社会学家座谈呼吁打破殡葬垄断——我省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8日08:49 南方日报 |
本报讯(记者/徐林 实习生/肖潘潘)前段时间,本报对深圳殡葬用品招标洽谈会进行了报道,此次洽谈会为打破殡葬垄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式。昨日,针对殡葬市场的垄断现象和为寻求新的市场经营方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专题座谈会,来自广东各地的多位社会学家呼吁:殡葬行业要竞争不要垄断,我省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 收费高原因——独市生意 省社会学学会殡改专委会副主任杨光民指出,殡葬商品市场无序,导致我国殡葬行业存在暴利。目前部分人头脑中仍然存在入土为安、入木为贵、隆丧厚葬等思想,这使得殡葬商品实际需求量非常大,档次也越来越高。殡仪馆中一套寿衣常常售价几千元,高档的达万元以上;一个成本不足百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2600元;几平方米的墓穴被炒到数十万元;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花圈近十年来被轮流使用的情况。殡葬服务产品也由此被社会称为“死人经济”、“摇钱树”。其低成本、高利润、运营周期短、风险小、独家经营等特点,容易使殡葬行业成为暴利行业,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省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钟健也认为,殡葬行业收费高的根本原因是独市生意。因此,不打破目前殡葬行业服务垄断经营的格局,完全靠自律或良心发现来促使行业服务合理收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专家支招——请放民企进来 杨光民谈到,为避免垄断利润的产生,广东应该积极寻求打破垄断的方式,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钟健提出,要想打破垄断经营,就要引入市场和竞争。要允许其它公有、混合或民营经济开设不涉及火化环节的殡葬服务公司,引入竞争,促使殡葬行业服务价格趋于合理。并对现有的殡葬行业服务单位进行改制,允许各种类型资金以股东身份进入,打破“铁板一块”的格局,使其经营趋于透明,为打破价格垄断创造条件。同时,要让物价部门和审计部门积极介入殡葬服务公司,对其价格与成本进行核价监管,并对收入的去向进行审计与监督。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刘权教授也认为,打破殡葬业的垄断经营,实行规范的行业管理已迫在眉睫。形成国有殡仪馆和民营殡仪馆公平竞争机制是行业规范的前提。殡葬行业的巨大利润已经使一些民营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投资兴趣,曾经有企业投资6000多万在广东建立殡葬服务公司,但由于其进入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层层阻碍,最后不了了之。对此,刘权认为,丧葬行业引入竞争机制要借鉴其它行业改革成功的经验,引入社会资本,对企业和资金的准入条件加以规范,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在多个竞争对象中选择最具资格的投资人。 出台法律——为殡改开路 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目前民营、外资进入殡葬行业没有法律保障,企业的准入缺乏合法程序,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形成。省社会学会会长范英指出,到目前为止,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仅有一部由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关系到殡葬方面的法律,至今仍是空白。尽管近年来国家对该条例作了某些修改,但远不能适应现实的迫切需要。殡葬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不说与《殡葬法》的缺位是分不开的。 因此,专家呼吁,要深化殡葬改革,必须走法制化的道路,加强立法,依法办事。只有尽快出台《殡葬法》,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殡葬行业服务,才能从源头上打破对殡葬行业的垄断,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