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强县之路:特色就是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9日08:28 南方日报

  云浮

  五星争辉 齐头并进

  云浮是个资源丰富的山区市,石头尤其多。但多年以前,丰富的石材资源并没被视为云浮的财富,而被当作了包袱。上世纪80年代初,有这样一首在云浮干部中流行的打油诗,将干部们那种对云浮的不满表露到了极致:云浮云浮,满山石头,若然调走,永不回头。

  不过,近1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石材等山区蕴藏的丰富资源在干部和老百姓心目中已经由一根草变成了一块宝。

  [战略]云安县在云浮市5个县区中曾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县。但去年初调往云安的新书记李尧坤祭出了“工业立县”这一招,并推出了发展“大水泥、大石材、大电力、大化工、大港口”五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具体发展思路,很快就使云安的经济发展面貌为之一变:去年,云安的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云浮五县区之首,全县的地方财政收入比2002年增长64.3%。李尧坤表示,如果五大产业正常发展,2007年云安的GDP可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心态在云浮当地非常普遍:罗定搞了粤泷电厂和粤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澳峰水泥等企业;新兴的农业经济很发达,光一个温氏集团就已经响当当了,还有凉果加工基地也很出名;郁南重视工业园区经济,“千亩工业园”里企业发展得风风火火。云浮人把这称为“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战略。

  [成绩]“小蚁抬大米”,云浮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设市以来最好的势头,全市各地共有各类已签约和在建工业项目320个,投资总额270多亿元。去年,云浮完成了国内生产总值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比1994年建市时的110亿元更是翻了一倍多不止。其中,全市的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这几项指标分别增长27%、30.4%、59%,增幅均排在全省首位或前列。

  [发展]只是,细细想想,云浮的产业形态仍然是以各县的资源型开发为主的,这与以往的拼资源的发展路径似乎雷同,有一天云浮的资源开发完了怎么办?它的产业转型怎么完成?它还有没有发展的潜力?说到底,就是有没有考虑过10年后云浮的可持续发展?

  云浮市市长郑利平想了想笔者的这个问题,一字一顿地说:“10年后,云浮的产业肯定要更新换代。这个问题提得太早不现实,条件不成熟,尤其对云浮这样的后发展地区,晚考虑就晚了。现在县里搞一些资源型开发的工业,完成原始积累,也就是依靠资源来完成原始积累,这是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十几年前,温氏公司的创业者们开始养鸡时,可能也不太会想到现在的温氏集团已经开始向生物制药进军了。郑利平认为,企业如此,县域经济发展亦如此。

  不管怎样,投资15亿元年产600万吨水泥的云浮天山水泥厂正在拔地而起,云浮电厂、粤泷电厂、都杨电厂这些大型项目将带来未来数年快速持续发展的能力,不锈钢产业今年眼看将突破30亿元产值,在全国都将占据重要地位。这就是变化中的云浮,这就是崛起中的云浮。

  本报记者 王晖辉 谭仕龙

  通讯员 蔡海辉 孙仲熊 黄小涧

  [点评]作为一个地级市,云浮之所以被选作发展县域经济的报道典型,主要有两点理由:其一,云浮辖区内的云城、云安、罗定、新兴、郁南等5个市、县、区在经济发展路子上各显奇招,各有特色,形成了“五星争辉”、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这在全省山区各地级市里是不多见的;其二,云浮各县、市、区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水泥、石材、电力、化工、养鸡、凉果等,这些都是依托山区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这些资源型产业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正是它们托起了云浮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当然,云浮等山区的发展不可能永远都靠单纯发展资源型产业来支撑,但至少在今后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资源型产业应该是山区县经济突围可供选择的一条重要的路径。邓红辉

  潮安

  抓住特色 做大主业

  “雅士利”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正龙”牌超高能无汞碱电池、“金都”牌咸菜、“顺发”牌不锈钢真空杯、“南馥”牌单枞茶、“宏伟”牌单枞茶、“华孚”牌烤鳗等一项项“广东省名牌产品”;“汾煌”、“佳宝”、“佳香”、“华孚”“笑眯眯”、“康辉”等一个个“广东省著名商标”,折射出潮安县特色经济发展的成就。

  [战略]潮安县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中,抓住特色不放,以特见长,以特取胜。在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中,潮安县注重特色经济加以引导、培育、扶持,使其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形成食品、印刷包装、服装、五金不锈钢、陶瓷、皮塑制鞋等已成为该县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促进了整体经济发展。

  [成绩]2003年,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28.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4%。

  为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潮安县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产、研、学”结合,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全县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企业创新能力及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中,潮安县突出中心镇和专业镇建设两个重点,形成区域比较优势。从2001年起,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各功能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庵埠、彩塘、古巷3个省级中心镇和5个省科技创新试点镇。目前,潮安县已基本形成了庵埠的食品、印刷包装,彩塘的五金不锈钢,江东的机绣、服装,古巷、凤塘的卫生陶瓷,龙湖、浮洋的工艺陶瓷,东凤、彩塘的皮塑制鞋等不同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基地。

  [点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工业,最忌照搬模仿、盲目跟风、追求大而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潮安县抓住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一心一意做大做强,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拉动县域工业发展的龙头。

  县域工业发展,关键在找准产业特色定位,从而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潮安做法值得借鉴。

  陈韩晖

  广宁

  纸业竹业 带动突围

  县城距广州仅100多公里,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距珠三角最近的县,当珠三角的经济列车在飞速奔驰时,广宁前进的步伐显得滞重。但在去年,情势急转直下,各路客商纷至沓来,引进的新项目、新企业,投资规模超过百亿元,这不仅是其他山区县难以望其项背的,就是在珠三角地区也是不多见的。

  [战略]广宁是如何实现县域经济大突围的?关键在于广宁找到了一条靠特色产业实现工业强县的路子。广宁县领导认识到,山区与中心区最大的差距就是工业的差距,广宁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发展工业;而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发展有广宁特色的工业,就是发展纸业和竹业两大主导产业。

  对于纸业,首先是推动广宁纸浆厂成功转制,并将之打造成广宁纸业的龙头。2000年,广宁县委县政府将广宁纸浆厂以3.0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台湾中华纸业公司,成立了合资广东鼎丰纸业有限公司。体制上的转变让鼎丰公司很快走上正常的发展之路,企业生产经营起死回生,并带动当地农民的竹木种植、加工运输及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去年创增值税2500多万元,为林农带来5000多万元的收入。

  竹业是广宁的另外一大特色产业。广宁有竹乡之称,有竹林面积7.2万公顷,为了能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广宁决定把传统竹业与文化、旅游、科技结合在一起,打造成为竹子走廊。整合该县几百家竹企业、竹作坊,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

  [成绩]独到的资源优势、鲜明的产业定位使广宁赢得了各界投资者的青睐,100亿资金纷纷涌入。

  广宁县委、县政府也因此信心倍增,并在去年提出到2007年,GDP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即到2007年GDP要达到60亿元,财政、国税、地税几个指标也翻一番。

  本报记者 郑君

  特约通讯员 吴志东 黄航辉

  [点评]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发展特色经济的本质是要发挥比较优势,是要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并努力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广宁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时候,县委、县政府可以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主要是对特色产业的选定作好论证工作,对特色产业内产业链的延伸起到规划和助推作用。特色产业选定了,就不愁没有投资者,就不愁县域经济发展不提速。 邓红辉

  乳源

  GDP十年翻三倍

  作为全国的贫困县,多年来,乳源集老、少、山、边、穷于一身,199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仅有2.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0多万元,是典型的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成绩]但从1993年以来,乳源的经济却悄然发生着巨变,数字表明:2002年该县GDP和财政收入分别比1992年增长3.03倍和3.19倍。2003年,乳源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52亿元,同比增长17.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80万元,增长15.8%,税收收入2.36亿元,增长17.9%,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引进外资、内联项目81个,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总额2800万美元。全县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59∶23。十年来,乳源GDP年均递增1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2%,税收收入年均递增15.2%,工业产值年均递增25.3%,在韶关位于第一。

  [战略]乳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腾飞?回顾过去,乳源人如今把1993年当作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起点,正是这年,经过长期摸索,乳源提出了“四发展四带动”战略,即“发展小水电带动县镇工业;发展开发性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全县经济”。乳源开始从“靠山吃山、以农致富”走向了“工业立县”的道路。

  在“四发展四带动”战略中,最突出的是发展小水电与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两点。作为山区小水电的富集县,乳源全县可开发水力资源56万千瓦,经过持续开发,目前,乳源全县建有小水电站336座,装机容量达52.6万千瓦,县境内的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其中县属小水电企业年发电量7.4亿千瓦时,产值2.03亿元,创利税7419万元,是广东小水电装机容量最多、开发率最高、单列人均占有装机容量最多的县,也是用电价格最低的县。

  用电价格保持在全省最低水准,很快使该县从发展的困境中走出,为乳源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由此形成了水电工业和外向型工业“两翼齐飞”的新型工业经济格局。

  利用丰富的水电、土地、劳力资源,乳源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自1993年成功引进韶关市第一个外资企业——三协电子(韶关)有限公司后,一大批重量级项目陆续落户乳源。目前,全县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27家,实际利用外资近30亿元。2003年,外来投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亿元人民币,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8%,成为乳源国民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本报记者 刘海斌

  特约通讯员 俞振炜

  [点评]开放是广东最大的优势,实践证明,哪里的开放搞得好,哪里就发展得快。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乳源利用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小水电,营造了在电价方面的明显优势,并以此来吸纳电耗大的行业入驻;在引资的时候,则注意以商引商,以大引小,最终在这个原来地处偏僻的地方营造出一个大的外资企业簇群,并创造出了十年内GDP翻三倍的奇迹,乳源的成功为山区县市通过招商引资实现经济腾飞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的榜样。 邓红辉

  徐闻

  兴工 强农 构城

  [战略]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路是:“兴工、强农、构城”,这一战略实施数年,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1997年增长95.8%;一般财政收入比1997年增长47.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增长7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1997年增长140%。

  长年苦旱是徐闻经济发展最大的拦路虎。1998年底,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召开现场办公会,对解决雷州半岛干旱问题作出了“改水治旱”的决策。徐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改水治旱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落脚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几年来,徐闻投入治旱资金3.25亿元(含省、市支持资金),完成中小型水库扩容除险工程36宗,机电提水工程16宗,硬渠275公里,打井14801眼,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52万公顷,灌溉率达61.9%,是1997年的2.17倍,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全县大力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起了20万亩优质菠萝基地、20万亩反季节香蕉基地、25万亩北运菜基地、5万亩芒果基地、5万亩对虾养殖基地等十大农海产品基地,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4268元,居湛江各县(市)之首。

  [成绩]在“强农”的基础上,徐闻实施“兴工”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施“构城”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外,民营经济也在徐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去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徐闻全县GDP45.6%;外贸出口总额比2002年增长203.3%。

  [点评]兴工、强农、构城,实质就是推动“三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徐闻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本质上就是各个县普遍都在推行的“三化”战略。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徐闻推动“三化”的落脚点定在了农业产业化这一点上,并将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放在了改水治旱上面。徐闻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三化”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一大方向无疑是对的,但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应因地制宜,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选准突破口,方可事半功倍。

  邓红辉

  博罗

  农业产业化效应初现

  [成绩]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博罗县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全县现有5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27个,500亩以上的水果基地22个,年产量1000头以上的养猪基地22个,500亩以上的水产基地10个,年产5000只以上的三鸟基地15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的规模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博罗县域经济的发展。

  [战略]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近年来,博罗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抓龙头。从政策、资金、用地及市场信息等方面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目前,全县拥有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共带动农户6万多户,打造了新活实、顺兴禽畜养殖、慧明牛奶等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牵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抓基地。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和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产品,建成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推进了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三是抓品牌。培育具有博罗县特色和优势的主导农业产业和产品,培育了罗浮山酥醪菜等8个航天育种品种,打造出唐顺兴乳鸽等36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初步形成了一个品牌带动一个小产业的发展格局。四是抓引进。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建成外向型农业基地80个,农业实际利用外资达1亿美元,构建了“引进一个品种,建成一个基地,打造一个出口创汇拳头”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点评]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一批产业化经济组织,形成明显的龙头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全省县域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000多家,带动了1/5的农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博罗县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为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找到一条实实在在的出路。 陈韩晖

  图:

  云浮选准以石材业为振兴本地经济的突破口。本报记者 陈军 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