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政绩观指标只需一个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08:54 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杨凤春专栏

  专栏作者

  杨凤春: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新发展观、新政绩观的树立,如何在实际政府管理过程中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官员行为考评指标,已经越来越成为主管部门关注的问题。

  操作化问题之一是建立政绩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很清楚,如果没有具体和量化的评价指标,新的发展观、政绩观可能会失之于原则,不仅落实起来难度很大,而且一些领导干部可能还会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因此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制定新发展观下的政绩评价的具体管理措施、制定量化的测量指标体系,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但是如果把新政绩观的树立仅仅建立在依靠量化、技术性的政绩测量手段上,而没有更深层次及全面的体制、机制变化相配套,新发展观将会难以落实。仅就评价体系而言,具体和量化的评价指标虽然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性。

  首先,任何量化、指标化的东西都是标准化、统一化的表现形式。对政府管理来说、对担负地方或部门一方责任的主管来说,其职责是兴利除弊,均衡发展。因此在各地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的条件下,任何指标化的“政绩”——哪怕再全面、再科学,本质上也难免有片面、主观之嫌。此外,即便是有关部门能够制定出非常具体、全面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急遽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地大人多所造成的千差万别,恐怕也会使任何统一、全面、自上而下的考评指标难以赶得上变化、适应差别。而在更新滞后、以不变对付万变的情况下,量化的考评指标也难以在落实新发展观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如果无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也就不能真正拥有发展地方、发展部门的权力,地方和部门的事情也就难以搞好。不难看到,一刀切的政绩管理体系,本质上不可能带来管理的合理化。

  其次,即使是在新发展观、新政绩观的条件下,量化、技术性政绩评价体系固然较之以往可以有很大进步,但其所涉及到的仍然主要是考核的具体内容,而根本没有触及到考核的体制、机制。因此,仅仅调整考核内容,而不涉及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更为根本、深层次的内容,新的政绩考核体系不仅难以有大的作为,而且难以避免以往的积弊,比如弄虚作假、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等,同时更容易刺激出领导干部重形式不重实质、对指标负责而不对事业负责的偏好。

  因此新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管理体系应当具有全面的内容,仅仅局限在测评指标体系的完善上是远远不够的,而更应当在领导干部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的方面下功夫,以期建立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与新发展观相配套的政绩管理体制。尽管构建全面的政绩管理体系是一件复杂、牵涉面广的事,但只有从体制、机制的层面入手,赋予领导干部以对地方、部门的实际权力,变领导干部单一对上级负责为同时对上级和所在地方、部门公众负责,使公众的选票成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最终“指标”,新发展观所要求的新型政绩管理体制才能形成,而只有这样的政绩管理体制对政府管理、干部制度改革才具有“纲举目张”的效果,才能最终落实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理念。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