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模式带来新气象--安龙土地流转促农增收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09:18 贵州日报

  笔者近日在安龙县农村调查,感觉到当地农民创造的几种土地流转模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模式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新型“农庄”催生新“打工族”

  今年开春,该县龙山镇下坛村与镇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将村里300亩集中连片土地按每亩一年500元的价格返包,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种植元葱、大葱、胡萝卜等有机蔬菜。原种植户剩余劳动力被聘为基地长年工人,人均月工资在400元至500元左右。当地群众形象地称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为新型“农庄”,把既拿田租又领工资的“双薪”农民称为新“打工族”。目前,像龙山镇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农庄”在安龙县已有3处,经营土地近2000亩,涌现出千余名新“打工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土地流转模式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据龙山镇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依照去年的行情,“农庄”要比其他经营管理模式利润增加35%以上。作为农户来说,拿着双份钱,又不需承担任何风险,从政府角度看,农民有了稳定收入,企业得到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财政收入大有增长,可谓一举多得。

  “田保姆”托管5万亩农田

  到城里打工后,家里的农田谁照管?这是很多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病。眼下,在安龙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却不再为这个问题犯愁。笔者在新桥镇荷花村了解到,今年开春,常年在广东打工的村民王兴丰把5亩多责任田委托给本村村民王明高管理,双方签订了托管协议。这种“你在外地忙挣钱,我来代你耕农田”的互助耕作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全县约有5万亩农田委托给像王明高这样的“田把式”管理。

  近年来,安龙县有10多万农村劳力进城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这些人虽然顾不上田间作业与管理,但又不愿意放弃自家承包的田地,导致粗耕滥种甚至撂荒;而另一方面,农村一些种田能手、农机大户又“吃不饱”、收益少。“田保姆”这种新的土地管理机制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也使社会分工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龙山镇利沃村种田能手岑元武先后和本村外出打工的韦安付、张仕荣两家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如今,经营着20多亩地的他根据“订单”种植牛蒡、元葱等绿色食品,年收入达5万元。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上规模的专业种植大户500多家。

  “公司+基地+农户”连起大市场

  为切实解决当地农民推着小车找市场的问题,安龙县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使农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贵州安龙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藕粉加工出口企业,产品大多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公司在新安镇海联村落户后,村里的农民不用动员,一下子便种植了食用莲藕2000亩。村支书贺光洪告诉笔者:“公司就是农民的‘主心骨’,只要‘订单’一下农民的土地就会自发朝有市场的种植项目上靠,就能在自家田里挣大钱!”

  如今,在安龙县,像海联村这样拿着“订单”搞种植的农户有1万多户,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近1000万元。

  作者:韦康学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