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自然搬迁”计划遇挫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00:09 新京报 |
许多工厂和私搭建筑影响着古城平遥的整体外观机关学校出城并未拉动搬迁,市民收入低无力购房日日奔波吃饭财政无力负担改造费用,政府谋上市融资不成苦等贷款 山西平遥的“自然搬迁”计划现在遇到了些麻烦。 古城内一家民俗宾馆。目前平遥居民的旅游业收入还不高,许多人负担不起搬迁出城的花销 1997年,这个完整保留明清建筑格局的县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当地政府随即宣布,在 2005年之前,古城内的企事业单位尽数迁出,将城内的人口减少一半以上。这一决定来源于专家的建议:当时,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容纳了近5万居民,而专家认为合理的数字应以2.2万人为上限。 所谓“自然搬迁”,是平遥政府的一个如意打算———行政中心和社会事业单位外迁后,城内居民必须到城外去办事、送孩子上学,诸多不便,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外迁。 但眼下已是2004年3月,古城内的居住人口是4.5万。 “政府目前也只能是提倡搬迁,无法做到强制搬迁。”平遥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段若圣说,因为目前没有财力支付搬迁补偿。 一位当地居民则表示:“要我们搬,也得有地方去才行。”人口膨胀,许多古民宅由于私搭乱建而面目全非县衙还原学校动迁 3月14日,城南政府街,始建于元朝末年的平遥县衙已恢复旧日模样。 一条青砖甬道直通县太爷坐镇的亲民堂,钱谷师爷房和刑名师爷房分列东西两厢,南边各有三间建筑,正是与中央六部对接的六部房。花园、膳房等设施一并完好保存。 一声惊堂木响,每日例行的县官升堂戏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再次上演。 “这种演出颇受游客的欢迎。”景点的工作人员说,在他们看来,这里正是平遥古城保护性开发的一个样板。 事实上,平遥的“自然搬迁”计划也从这里开始,1997年下半年,本在老县衙办公的平遥县党政机关,搬到了城外新区曙光路的新综合大楼。这被认为是一个表率,平遥县旅游局局长李宏正说,当时平遥的“世遗”资格还没有批下来。 2003年,平遥古城内的主要事业单位也开始行动,最大的项目出现在当年9月,拥有70个班级、6000多师生员工的平遥中学迁至城外,新校园占地238亩,比在城内时扩大了数倍。 从空间上来看,平遥中学办公室副主任田晓静认为,搬迁对学校来说是个发展的机遇。但她承认目前最大的困难在资金方面。 田晓静介绍,学校为搬迁贷款4000万,启动资金的一部分还来自教职工的集资,预计总投资1.3亿,但第一期工程就已耗资1亿,全部完工可能要超出预算。每天白天的时候城内的街道非常拥堵,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数百元月入十万元的房 为钱头痛的远不止是学校。 “目前,平遥城外的房价大约每平方米1100元,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就要10多万元,对于平遥古城内大多数居民来说,这是个难以企及的目标。” 段若圣介绍,在平遥,科级干部月工资大约900元。 “买房子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古城西门沙巷街口卖烧饼的老王算了一笔账,他的烧饼两毛五一个,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四五十元,除去成本,一个月只能挣四五百元。33岁的张向铮以开电瓶车为生,算是个旅游业从业者,他拉一个旅客收10元钱,因为要全程陪同,一天只能接一两次活。 “要是一次能拉上三四个人还能凑合,有时只拉一两个人就基本不挣钱了。”张向铮说,他在旅游旺季一天能赚个一两百元,但平均每天上交的管理费就将近二十元,一个月下来也就六七百元的进项。 居民们还对搬到新小区里的费用问题有所担忧。 城南小区的赵保仁原来住在古城内甜水巷6号,1998年搬到了城外,以每平方米700元的价格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时单位还给了2万元房补。 “住进去以后发现费用比以前高多了,以前没有物业费,现在每平方米每月要交两毛钱的物业费,以前取暖烧煤每年200元就够了,但现在每个月都要150元。” 赵保仁说,小区里有个小伙子以前在粮食局上班,现在下岗了,每天卖豆腐脑,因为交不起各种费用,只好把小区房子租出去,自己另找地方住。 一个尴尬的局面是,无力出城买房的平遥居民,眼下却无法回避“自然搬迁”计划给他们带来的不便。 卖炒货的邓升名家住古城北门。以往他骑三轮车到北门外的第七小学做生意,走过护城河不到200米就到了。 “现在搞保护搞开发,6个城门有5个城门从早8点到晚6点都不让车辆进出,我现在去卖货,得先走绕到东城墙根,城内的步行街也不让行车,还得绕行到东南门,再绕到西南门,接着出南门,然后再沿城墙到北门,这一绕就是七八里地。”邓升名一脸愁苦地说。许多工厂和私搭建筑影响着古城平遥的整体外观保护开发20亿吃饭财政难支 根据6年前的预测,平遥古城要将人口减少到2.2万,搬出来的2万多人至少需要40万平方米的住宅。 县城乡建设局最新数字则显示,目前只有有天鸿家园、峰岩秋雨新城、紫微苑三个住宅小区奠基开工,共启动住宅楼36栋,可容纳1600多户居住,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与预期的数字相距甚远。“平遥的房地产开发直到去年才开始启动,”段若圣说,“首先要有地方可搬,但有地可搬还不行,还要有钱才能搬得进去。” “据估算,老城保护与新城开发各需10亿,但县财政每年可支配收入仅2个亿,连发工资都不够。”平遥县旅游局局长李宏正自己每月只能拿到800多元的工资,很多补助都没有发。 宏正描述了平遥县城2010年的总体规划:古城内所有工厂迁出,居民人数大为减少,古城外也要进行与城内和谐一致的规划,城墙外500米以内的建筑都要拆除,建成绿地,让古城从远景中凸现出来,成为一座“旷野中的古城”,体现其文化蕴味。 “但这需要有强有力的资金后盾。”李宏正说,至少他现在还不能将自己描绘的美景和现实完全联系起来。 据李宏正介绍,平遥县已经对古城内的东西大街、城隍庙街等历史街区临街建筑进行了整修,对石板道路进行了复原,复原护城河3300米,建环城路3900米,安装了仿古路灯606盏。 “但城里的路灯每天晚上的照明都有问题,每年的维护费用才不到300万元。”李宏正说,古城里的大小街巷有199条,现在改造好的才66条,另外还有3个千人大厂尚未外迁。 “县委、县政府提出要用一两年时间全部完成修整,从现状看那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位旅游局局长说。 李宏正还提到:“有人提出边开发边保护的方法,其实我们现在就是用的这个办法,但我们的旅游收入去年才2个亿,不到云南丽江的十分之一,而两个地方本是同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 一些随单位迁出的居民住进古城外新建小区,但有能力自购房产的人为数不多上市融资难成等待政策贷款 2002年5月,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3200万元,政府出资2600万,另外四个法人持股600万,董事长由当时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 按平遥县政府的意图,这个公司要成为一个融资平台,实现政府旧城保护和新城开发的计划。“2008年之前完成保护与开发的任务。”就成为公司总经理王春福的目标。 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不久就推出了首批项目35个,总概算投资8.36亿元,其中包括34个古城保护项目,一个新区开发项目。古城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搬迁及相关建设项目9个,概算投资2.03亿元。 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去年6月18日发文批复了这些项目,但巨额的资金缺口有待解决。 公司曾想过在国内或香港上市,但资本市场的门槛对他们来讲还是高了些。 “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必须有三年经营业绩的公司才有资格上市,也就是说我们要到2006年才能上市,时间上等不及,我们要在2008年之前完成任务。”王春福说。 据王春福分析,他们放弃上市还有一个理由,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必须公开,并受到严格监督,把钱投到市政设施的建设上可能会遭到投资者的反对。 剩下的一条路只能是贷款。王春福介绍,公司去年就向国家开发银行提出了贷款申请,银行也派专家到平遥对项目进行了评估。 “银行领导口头同意了5亿元的贷款,但至今没有正式办理手续,公司对此也是着急。”王春福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要做,也曾打算建经济适用房满足居民搬迁需求,一样是因为没有资金搁置了。” “我们需要尽快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如果资金到位,我们保证在两三年内完全完成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的任务。完成古城居民的搬迁工作。”这位身负重任的总经理不知道是在诉苦还是表决心。(本报记者陈杰摄 钱昊平 文稿)(来源:新京报)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