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视点:“搭名人肩膀出书”引发争议一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09:23 中国新闻网

  继《岁月随想》、《日子》、《凭海临风》、《不过如此》等名人写书风潮之后,从去年开始,写名人的图书又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我的非正常生活》、《都赶上了》、《嫁给刘欢》、《翻开我家老影集》、《我的先生王蒙》到最新的《朦胧的年代》,这些书无一例外地打上某某人的女儿、妈妈、妻子、孙女或儿子的名号。

  于是,网上出现了批评系列文章,名为《板砖向名人家属头上砸去》。有人说这些名人家属出书扎了堆儿,凑了群儿,有点像百花园里某类大路货的品种开得过盛,抢了名贵花的风头,令爱书的雅士们所不屑。但也有人说,“名人家属出书谈家长里短又没惹着谁,人家也没有逼着你买,你嫌闹嚷得慌,不买不看就是;如果他们的书里侵犯了谁的名誉权和隐私,尽可以一纸诉状将他推向法庭,没必要往名人家属头上砸板砖。”

  搭名人肩膀出书,成了坊间议论不断的话题。

  -名人亲属为何写书?

  陈凯歌前妻洪晃作为章士钊的外孙女、乔冠华的继女,从小就被“名人之后”光环笼罩着。她去年推出《我的非正常生活》的动机,是为了扩大她经营的那几本杂志的销路。这在书里明明白白写着的,说是“名人好卖东西”,不妨写本书先把自己炒成名人。有人问洪晃“你现在是想用这个家庭背景当作一个台阶呢,还是完全漠视这个背景?”她说:“我年轻的时候特别漠视这个家庭背景,我不想让人知道我是谁谁谁的什么,觉得特丢脸。但实际上我发现这也挺傻的,第一,你想甩这个包袱,他是你爹她是你娘,你怎么甩呀?所以到最后我觉得我不应该这样,我应该实事求是一点儿。”

  《都赶上了》是已75岁高龄的施文心从一个母亲、妻子的视角,记录了葛氏父子俩成功的曲折过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对于葛优来说,是因为妈妈太想写这本书了。她觉得这事要让别人弄了,就太遗憾了,所以支持她写,并把自己想要用的书名给了母亲。

  《嫁给刘欢》是卢璐从1996年开始写的,她赶在了刘欢四十岁生日前夕完稿。卢璐接受采访时说写书的原因很简单,出版社来约她写,她觉得我有这个记录的能力,而写书本身也可以成为我们婚姻生活中很浪漫的事。刘欢则认为,妻子写的不是一个传记,是一个女人对自己感情和生活的记录。

  王蒙的妻子方蕤说自己写这本书是一直在写,如今出书完全得归功于电脑———敲电脑练字敲出活儿来了!当媒体记者问到如今名人家属出书已成了出版界一个现象,她是否会担心会有沾名人光的嫌疑?她回答:“嫌疑我就不管了,我只是从我的角度真实地回忆和记录了我们一起走过的路。这本书别人怎么看那是他的事,我写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再说一本书出来后受人关注也不是坏事,证明也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的,受关注我认为不是目的,而是要被读者看了后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那才是有价值的书。”

  -谁看名人亲属写的书?

  亲属写名人,无外乎感情、日常生活、工作、爱好。谁是阅读这些书的人?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王小姐说,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仅要知道名人的成功,名人自己的心路历程,还要知道名人的鸡毛蒜皮,因为人都有窥私欲望。但她认为,这类书中所写的,不会太真实,毕竟真实永远是有限度的,所以基本不看这类书。

  大学生章旖说自己比较喜欢看有关名人的书。“我周围的同学也有看的,大家看这类书的动机还是好奇心居多,想知道名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看这些书仅仅是为了娱乐,看过后哈哈一笑,有些书的语言和内容确实有意思。”

  据全国书店销售排行的统计显示,卖得好的名人亲属书,多数还是靠内容取胜,如《我们仨》,持续畅销的原因除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名人钱钟书外,更重要的是,这本传记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文学作品来读。相形之下,后来的《都赶上了》、《我的先生王蒙》等作品,大都只是琐碎的记事,读者反应平淡。李敖女儿所著《我和李敖一起挨骂》、毛阿敏前男友张勇所著《毛阿敏张勇音乐情感历程还原录》、卢璐所著《嫁给刘欢》则相继遇冷。

  -出版社为何热衷推亲属书?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认为,之所以现在市场上会有这么一批名人家属写的书出来,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其实我认为不能说这是一股什么名人家属出书潮。走到今天,关注人性、关注情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求。公众人物因为受关注程度高而自然首当其冲。成功人士的家庭生活对普通人来说会有一种启发,他们的亲情与生活中的智慧是这类书最大的卖点。所以名人家属出的书会受欢迎,这不是一股什么潮流,而只是大趋势的一个体现。这类书能引起一些原本不怎么读书的人买书看书,从某种程度上也可

  以说这是对中国图书市场的培育。”

  著名书评人黄集伟分析说,首先,宪法没说不让家属出书。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为什么不可以写呢?这迎合了越来越热闹的名人消费热潮。第二,名人太忙活,要在名利场中上下跳跃翻滚,大事多多。相比而言,写书是小小不言的事情,所以,儿子、媳妇、女婿、姑爷齐上阵,让读者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唾液中晕死了算!第三,大家都是机会主义者,心里会想,管他呢,先出了再说!

  -搭名人的肩膀是好事?

  有出版人认为,名人是永远的卖点。虽然有人说,出版名人亲属的书是出版社选题开发创新能力萎缩的一种表现,但其实正相反,是出版社选题更细致更透彻的表现。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名人亲属出书,说明社会更开放,大家更自由。

  也有观点认为,书写名人从来都不是令人反感的事情,重要的是为什么而写和写成什么样子。

  “如果能像萨乐美写里尔克、波伏瓦写萨特那样去书写,那是文化的幸事,也是读者的幸事,因为我们能够看到精神伴侣的相互砥砺,能够了解名人何以成为名人的人性基础,也能看到不同的个体生命中隐藏着的普遍局限……”那么,该如何看待搭名人的肩膀出书这种现象?

  北京日报文艺部主任谢玺璋认为,批评出版社糊弄出书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只要出版社认为有出的价值,就可以出。这也是正常现象,只能通过市场来检验、淘汰,如果越出越烂,可能原来喜欢这类书的读者也反感了,没有人买,出版社自然也就不会一窝蜂地出了。”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他指出媒体自身没有判断也是原因之一。“出版社觉得有市场,愿意做,可以做。媒体不能丧失自身的对新闻价值的判断。现在的文化新闻、娱乐新闻掉在一个坑里了,以为名气越大,新闻价值就越大。媒体应该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并坚持自己的新闻判断,没有必要跟着出版社吹捧。”

  “市场营销简单化为炒作名气,其实是懒惰的办法。没有别的招可想,是人都想搭名人的车。《哈里·波特》第一本出版的时候,作者罗琳是没名气的,但营销做得非常好。”谢玺璋还认为,应该打开思路,让那些真正的好书推广开来。

  黄集伟认为,诸如名人家属出书之类固然是在帮助名人传播个人品牌,但它也因为缺乏对名人个人信息的曝光节制乃至信息控制,而使其品牌在失去神秘感的同时迅速贱化……这就好比某个著名时装品牌———当其“贱化”到烟灰缸、笤帚时,它离消失已是近在咫尺。所以,当名人懂得个人品牌长远效应后,自然会控制自己的曝光率。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陶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