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近访张中行:“贫民”心态下漫濡于清淡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10:27 中国新闻网
  论学问,张中老是位大家。借季羡林先生评语:“中行先生学富五车,腹笥丰盈”。但张中老又是一位生活俭朴和待人充满善意的老人。就连我那从小没念过什么书又性情耿直的父亲,也和张中老交了朋友,每过一段时间便想着去看看他,张中老也来过我父亲家小坐。他们———一位大学者,一位“土八路”,却很投缘。

  3月18日,入春后一个晴暖的日子,父亲说,去看看张中行吧。先打了电话过去。当我们下午3时准时叩开张中老的家门时,他的女儿边迎我们进屋边说:“我父亲早就在书房等着了,还问,这父子俩怎么还没来?”在朝东的那间仅有七八平方米的书房里,张中老正安坐在书桌前的藤椅上。他看上去精神不错,气色也挺好。只是因近两年行动困难而少活动,加上老年性嗜睡,脸庞有些虚胖,举止有些迟缓。问起近况,得知刚年过九五的张中老每天尚能依杖在屋里慢慢走走,偏爱甜食,饭量已不如从前。这天,当张中老为这幅画像题字时,感到他握笔显得有点费力,写出的字迹也有些抖颤。见状,不禁生出岁月无情之叹。自2000年搁笔后,老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听京戏,偶尔翻翻闲书。我随手拿起书桌上放大镜旁边放着的一本刊名《开卷》的装帧素朴的小开本杂志翻看,见上面有张中老的朋友范用等人写的文章。由此引出张中老的一个话题。他慢慢说道:“现在有人办杂志,尽爱登一些让人读不懂的文章。创办过《读书》杂志的范用就讲,有本原来文风不错的杂志,现在登的文章就连他都看不明白了,那还看它干什么。”这段话使我联想起阅读张中老的书,总会觉得仿佛是在和这位仁厚的老人一同负暄,听他用浅近易懂又含蕴深厚的话语向你娓娓讲述悠远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再问起张中老坐下的藤椅,没想到老人对几十年前的旧事仍记得真真儿的:“我记得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买的,还记得是在离沙滩北大红楼不远的八面槽买的”。算算这把藤椅已伴随他72年了。细看老人在扶手处缠绕的白塑料绳早已磨出了一片片毛茬。

  还记得1996年2月的一天,我第一次访张中老。他的一身布衣布鞋以及他家未循时风的旧简———他那狭小的家是全楼里唯一没有任何装修的,家具也几乎都是陈旧的———在惊异之间也留下亲切的记忆。后来又多次往访,他与他的家依旧如故。为何如此崇尚旧简?这或许与他的出身和人生经历有某种联系。张中老1909年2月出生于冀东香河县一户普通的农家,他的祖辈都是朴实善良的农民。他幼年乡居十几年,农民善良朴质的秉性和勤勉俭约的家风已植入他生命的最深处,并且一生都在影响着他。不管后来求学、教学还是治学,乃至遭遇人生种种横逆,也无论社会生活发生何种变化,他始终不变的是“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季羡林语)以及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朴素节俭和善良心性。对自己崇尚旧简的生活态度他曾这样解释:“并非说让人们都去过清贫的日子,而是希望人们能经常在心态上,心理上保持一种平民乃至‘贫民’心态,将自己漫濡于一种清淡的生活中,在物质的享用上,有意识地克制节制,淡泊华服,疏离豪筵,不贪馋福祉,不暴殄天物。”正是这种心态使他总以平民视角,在字里行间倾吐对民生万物的关切之情和济世情怀。

  如今,张中老已老矣,也越发澹然。这澹然是平和的心境和度过的一个个安闲的日子,同时,这澹然里又不失对人与生活的善意和真诚。我想起看到张中老一篇文章里曾写有“视民如伤”,不解其意,便求教张中老。他告诉我,这四字取自孟子语,意为人应该以众生为念,爱众生如爱自己的生命———“小则人与人交往,大则求治平,都应该待人厚”。思忖张中老的话中深意,我想,这“厚”似指待人对物皆应择善而从。便觉得这“视民如伤”正是张中老这一辈老知识分子一生做人为文的写照,推人及己,这也该是吾辈追寻的一种人生境界!(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罗雪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