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里昂有个中法大学它的来龙去脉,见证了中国现代史(附图片1张)(名校一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08:45 环球时报
  本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张祝基

  在法国里昂有个中法大学,这个学校同上世纪初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紧密相连。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见证,它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记者日前专程去里昂采访了中法大学现任校长阿妮克·毕内和秘书长达尼埃尔·李。

  历史上的中法大学在今里昂市第五区布维埃修女街3号,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圣依雷内堡,本是一个军事要塞。入口是个拱形石门,上面镌刻着4个阴文汉字:中法大学。不过,如今的中法大学已变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关

  上世纪初,中国一批批有志于救国救民的热血青年纷纷走出国门,到世界先进国家寻求振兴中华的良策。这股留学潮先涌向日本,后转向欧洲,其中到法国来的留学生最多。其原因一是人们认为法国思想开放,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二是当时法国缺劳力,工作比较好找;三是法国的货币比价在欧洲最优惠,可使学费降低;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石曾(1881—1973)、蔡元培(1868—1940)和吴稚辉(1865—1953)等现代教育家直接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从1919到1920年间,共有17批2000多名留学生赴法,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高潮,其中有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赵世炎、蔡和森、陈毅、李富春、李维汉、聂荣臻、蔡畅、向警予、李立三、罗学瓒、陈延年、陈乔年、徐特立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徐特立抵法时已经42岁,蔡和森、蔡畅兄妹与母亲葛健豪同来法国,葛健豪年纪更大,为54岁。

  以协会的名义创建中法大学

  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李石曾应蔡元培之邀,也于1917年离法回国,在北大任哲学系主任、生物学和社会学教授。回国以后,李石曾一方面继续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另一方面又与蔡元培、吴稚辉提出,在法国建一所由中法两国政府共同主持、管理的大学。为此,1919年6月,李石曾陪同蔡元培来法进行联系。

  在法国,建一所大学很难,但成立一个非盈利性、非商业性协会则好办。至于一个协会的名字怎么叫,倒没有硬性规定。1921年7月8日,中法大学协会成立,但这个协会的名字就叫中法大学,这一天就是中法大学的诞生日。

  1921年9月25日,里昂中法大学首批学生127人入校。此后,每年从中国招考20多名新生。从1921年到1951年,共有473名中国留学生在中法大学就读。但从1951年起,中法大学中止了。

  中法大学再生

  1978年11月,第六届中华医学会外科年会在武汉举行。3位与会的外国专家中,就有里昂大学医学院的马莱基教授。马莱基出生于1898年,上世纪30年代曾在中法大学任教。会上他见到了几位自己当年的学生刘崇智、范秉哲、石毓澍、曹清泰等人,他们分别在昆明、北京、天津、合肥的医院工作,都已是教授。分别几十年以后师生重逢,双方当然欣喜异常,都希望中法大学能够重开。马莱基回国后立即在法国教育部、外交部和里昂市政府之间奔走。第二年马莱基又邀请刘崇智等人访法。

  这一次,双方商定,新中法大学(当然,还是一个协会)不由中法双方共同主持,而由法方单独负责;不培养一般大学生,而是为已有大学学历或专业特长的人提供一年的进修、深造机会,使其了解本学科的世界水准,更新知识;经费来自里昂市政府、工商会或其他团体赞助,还有一点会费。1980年2月28日,以“里昂法中交流学院”为名的新中法大学成立,马莱基教授为校长。第二年,学校又改回历史上的原名,仍叫“法中学院”。从1980年至今,新中法大学共接收了204名中国进修生,医学、理工科、文科都有,他们被安排到里昂各大学或科研单位深造。

  中法大学现任校长阿妮克·毕内教授是影像检验科专家,也是马莱基教授的女弟子。1992年她接替年事很高的马莱基当校长。她曾亲自带了5名中国进修生。问她印象如何,她说中国进修生有三个特点:一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是留学生中最勤奋的;二是做手术心细手巧,水平很高;三是中国人重感情,知恩图报。

  中法大学秘书长达尼埃尔·李同阿妮克·毕内一样,也70多岁了。她的父亲是早期留法勤工俭学生,母亲是法国人,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批中国进修生的迎送、安排住宿等生活问题,都由她包下来。连去警察局办居留手续,也是她代劳。她说,她没有孩子,中国进修生就是她的孩子。

  我问她们,已经退休多年,现在年龄也大了,继续干这份义务工作不觉得辛苦吗?她们说,办中法大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她们要像马莱基教授一样,只要身体许可,就继续干下去。我悟出来了:中法大学之所以能再生,是得益于一批法国友人之情。图片:

  中法大学旧址(张祝基/摄)
《环球时报》〔20040414 第22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