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场观察:上海最新名牌产品“多而小”令人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07:0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九日电 题:上海名牌产品“多而小”令人忧

  中新社记者常惠英

  上海最新公布的名牌产品达到三百八十七项,呈现出“多而小”局面。有关人士指出,沪上每个名牌产品去年销售额平均不到十亿元人民币,与国内海尔一个品牌年销售额千亿元人民币相差甚远,与世界五百强的差距就更大了。

  虽然上海名牌产品和企业的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名牌产品去年完成销售收入占申城工业销售收入比重高达四成,并在汽车、通信、钢铁、家电等支柱产业和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中,该批企业已成为行业中技术升级、效益提升的领先者,但上海仅有二十一家企业的二十四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落后于广东、浙江、山东,名列第四。

  上海素有中国民族工业“重镇”的美誉。长期以来,中国名牌产品绝大多数出自上海滩,独领风骚数十年。但在三年前首次“中国名牌”评选中,沪上仅有两个半品牌入选(“杉杉”当时还算浙江企业),无情地宣告了上海名牌“一支独秀”时代的终结。

  对此,沪上权威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局面有诸多因素,最主要的曾是申城产业引进的“雷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上海先后引进了一百多条进口彩电、冰箱生产线,但企业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够。结果,一度名声远扬、市场旺销的“水仙”牌洗衣机、“上菱”牌冰箱等著名家电品牌,如今几乎已全军覆没。

  第二是上海曾大规模地开展以名牌为主的“横向”经济联合,无偿输出技术与名牌扶持外省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却导致了品牌管理的无序与混乱。许多品牌含金量迅速下降,最终被市场抛弃。第三是部分国企在发展中忽视品牌的无形资产,在与外资合作时,缺乏保护品牌的有力措施,致使好好的一个品牌轻易被淡化。此外,国有企业“当家人”变化快,也不利于品牌的长久发展。

  沪上品牌的现状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上海政府部门日前首次向杉杉、光明、SVA、恒源祥等二十一家“中国名牌”的当家人,颁发了“上海市创建卓越品牌特别贡献奖”的二十四K金牌,以表彰他们为争创中国名牌做出的重大贡献,激励更多企业进入中国名牌的行列。

  据悉,上海将在年内制定首部《上海市名牌战略行动纲要》。今后沪上名牌产品推荐的重点将更多地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产品倾斜,促进上海企业早日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争取有数家上海名牌企业跻身世界五百强。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