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校长”张信刚: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08:5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四月十九日电 题:“文化校长”张信刚

  中新社记者陶社兰

  记者在访问张信刚的前一天,偶然从电台中,听到他在一档“一分钟阅读”节目中介绍一本外国小说。他说的是广东话,这令记者感到有些惊讶。要知道,这位出生于大陆、成长于台湾、留美二十多年的香港城市大学校长,一九九0年来香港工作时,已经五十岁了,而且,他一直以来读的是工程学,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锺。所以他被人们称为“文化校长”,也真是实至名归。

  张信刚说,其实在做学者和做校长之间,他更希望做一个学者。六十年代,他是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学士,美国史丹福大学结构工程学硕士,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七、八十年代,他在美国、加拿大的多间大学做教授。九十年代,香港科技大学邀请他出任工学院院长。那时,工学院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几年的努力,他一手把工学院创建起来。他说,在自己的性格中,对开拓新事业总是有兴趣。而且,始终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香港回归后,对中国的现代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只懂高等教育,那么我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张信刚说。

  于是他便选择了香港。在这里,他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会见来港的外国校长,他可以用英语谈外国的大学教育;去到内地,他用普通话跟大学校长谈内地的大学教育,同样感到亲切。一九九六年,他担任城市大学校长。做校长,很辛苦,责任大,但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念。在城市大学成立中国文化中心,就是他实现推广中国文化理念的重要一着。

  在美国的时候,每次演讲,张信刚都会根据演讲内容先引用一个中国谚语,但是因为听众不了解中国文化,难以产生共鸣。就任校长半年后,他提议,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归属感,所有学生都要读中国文化课程,修满这六个学分方可毕业。老师、学生都有不同的意见。说服的过程并不容易。包括“挤”出一块地方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策划编写中国文化教本《中国文化导读》,邀请世界各地的名家来讲学等等。张信刚说,中国文化是用另一套方法创造的一种文化,比如方块字,两三千年前的汉字,现在的中国人一般都认得。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对增强他们的判断力有好处。

  看过张信刚很多文章,感觉他中国文化的根基非常厚实。他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八岁时,他离开大陆移居台湾,父亲是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这样的家庭,自然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到美国留学,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更加清晰,业余时间,多半都用来阅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二000年四月,张信刚被特区政府委任为文化委员会主席,为香港长远的文化发展政策向政府做出建议。在向政府提交的文化政策建议报告中,立足于“以人为本”和“民间主导”的原则,提出包括宏观政策及具体落实层面的建议近百个。让张信刚感到欣慰的是,政府对这些建议十分认同。他说,香港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子部分,香港在推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可扮演两个重要角色,一是积极为中国输入外国优秀的文化,二是担当起将中国优秀文化向海外输出的重任。

  张信刚认为,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而香港,恰好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它最有机会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对此,他充满厚望。至于他这个“文化校长”,他说,城市大学也正在做着中国文化外输的工作,比如将《中国文化导读》译成外文,比如举办一系列国际文化研讨会等等。完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