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限期盼精彩绽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10:33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上个世纪70年代学会驾驶,80年代专职开车、管车,90年代进入交通管理部门,还是与汽车打交道。王家明与车的缘分和对车的痴迷有口皆碑。在熟人的眼里,他不是车迷,是“汽车专家”,买车看车修车都要请他帮忙;在他夫人看来,他也不只是车迷,而是“车疯子”,是一个关于车的任何知识与信息都不肯放过的人。本报承办的第一届车博会,他来看过。本届车博会,他又携夫人利用周末好好观摩了个够。

  经记者再三“怂恿”,这位“超级车迷”终于开口。

  一届比一届好

  他认为,这届车博会与上一届比,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参展的国内车品牌、质量及厂家数量大大提升。比如,去年来看时,好像只有“悍马”等几款车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今年的车展上,则是处处有靓车,连“眼前一亮”的感觉都不新鲜了。虽然参展国内车仍与国外车有不小的差距,但从这次车展可以看到,距离拉近了。这一拉近,同时也是车博会本身与国际车展、国内顶尖车展距离的拉近。

  第二个特点,参展的进口车更多了,比如宝马系列的车就特别多。第三个特点是,参展车数量多,品牌多。想看的车,基本上这里都可以看到。甚至还有的车没准备看到也看到了,如旅居车。王家明认为,总的来说,在湖南,这就是目前能看到的规模最大、办得最好的车展了。

  捆绑出击,树立国际品牌

  从本届车博会出发,王家明想得更多更深———人说中国是制造大国,在汽车工业上却只是“多、杂”二字。中国的汽车厂家多而杂,车的品牌也是多而杂。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十几个厂家的总产量加起来,还抵不上人家国外一家的产量。原因何在?就是厂子太多了,牌子太杂了,一丁点儿大的厂子也生产汽车,也打个“品牌”。这样,实际上削弱了中国车与外国车的整体竞争力。

  “我认为,其实中国汽车只要能有2-3个世界品牌,那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就不得了了。”怎么达到这个“梦想”呢?王家明说,如果能由政府或部门牵头,把一些厂家“捆绑”起来联营,做强做大,这样做出中国的世界品牌车也不是不可能。

  他还提到一个趋势,一些外国车厂家把厂房搬到中国土地上,生产出外国车,卖给中国人。这么做,比起买国外原装车,当然是中国消费者得了实惠,还增加了就业。“如果能更进一步,就已吸收国外技术的诸如‘别克’、‘广本’、‘帕萨特’等品牌,真正拿出中国车样、版本,脱胎换骨,形成中国自有的传统产品,那么,中国成就真正的制造大国之梦就不远了!”

  贴近生活,改一改消费心理

  为什么别克车二十七八万一台还没有货?为什么有的人哪怕等上两三个月也要等着买别克车?

  “就是不能比亲朋好友的差了!否则,那多丢面子呀!”所以往往买车就图大,要大气。明明1.4排量的车够了,却要用一台2.0排量的。可光就耗油量来说,二者就是十多升与五六升之别,这还不讲购车的钱。其实,就目前中国汽车消费者的经济收入而言,对大部分人来说,比较适合的还是10-15万元的车子;收入还低一点的,则10万以内的车比较合适。而15万-20万的车,就是经济能力比较宽松的人买的了。

  当然,作为厂家在推出新车时,也要多结合中国消费者的经济能力、需求和消费观念。这其实也是众多厂商都在探索的问题。吉利豪情老总李书福当年打出口号,要让中国人坐中国人坐得起的中国车,推出了2万元的轿车理念。但从目前来看,路面上跑的“吉利”车好像也不是很多。其实吉利车价格低,质量也可以,我觉得中国人在造中国车、推出新车时,不但要考虑消费者的经济接受能力,还要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王家明认为,消费者心理接受能力可以进行引导。比如,厂家在新车造型上使之更具吸引力。对消费者而言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尽量贴近生活,量入为出。

  建言车博会来年更精彩

  看了本届车博会,尽兴之余,自认为有点挑剔的“超级车迷”王家明提出了自己的办展看法。

  他分析,车展现在越办越多,去年以来,各种车展湖南就已办了好几个了,人们看得多了,也就不那么好奇了。如果不进行创新,今后的车展要想火爆依旧比较难。

  他认为,车博会的形式可以改进一下,在车展的同时,除了有汽车模特助兴,还搞一些别的活动。不能为车展而车展。可以以车博会为主线,再引入与汽车相关行业、特别是汽车辅助行业的小型展览;搞一些让车迷都能参加的论坛。

  买车的不一定都懂车,因此展会现场还应多提供用车(如节油的窍门)买车的知识介绍,甚至为有车的人提供一些汽车辅助服务。每个展位上应有专人负责咨询事务。进一步,还可以展会期间开设讲座、搞一点小型培训。车展现场也没必要搞得那么吵,虽然气氛上来了,但在里面的人感到很累。总之,增强服务性,知识性,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不只是看到了汽车本身。文/本报记者王文隆图/本报记者 翟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