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移民群体发展密切相关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繁荣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20:24 中国新闻网 |
有人说,有大海的地方就有华人,据史学家考证,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中国人漂洋过海,到达美州、西亚等地。在华人闯荡世界的早期,生存是头等问题;但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华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地位逐渐改善,世界各地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始越来越繁荣。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的华文文学随着华人新移民的到来,以及华人报刊接二连三的创办,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澳大利亚华文文学进一步得到繁荣,并且开始趋向成熟。我们为您介绍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的发展情况。 张: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张意,今天来到我们《华人会客室》的是华文文学研究专家、中国新闻社经济部主任王永志先生。王先生你好! 王:你好! 张:我们今天还通过越洋电话连线了澳大利亚的华文作家、澳洲大洋时报社的社长冯团彬先生,冯先生你好。 冯:你好。 张:王先生,你曾经在澳大利亚记者站驻站三年多的时间,采访了不少华文作家、也交了不少作家朋友,冯社长就是您在澳大利亚工作时认识的作家朋友之一。 王:是的。我们已经非常熟了。 王:你是2001年回国的? 王:对。 张:我记得您在中国内地出版了一本书叫《澳洲飞来去》。我想问一下,澳大利亚的华文文学最初是怎样进入你的视野的呢? 王:我刚去的时候,参加一个悉尼的女作家出版的《她们没有爱情》小说集的新闻发布会。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是在悉尼的市政厅举行的发布会。当天,我们觉的非常热闹,因为这些作家写的都是和她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事情,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在那里接触了一些华文作家。 张:我们电话那端是澳大利亚的华文作家、《大洋时报》社社长冯团彬先生。冯先生,刚才王先生谈了他关注的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群体,我觉得现在形容你们俩是“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王先生,是这样吗? 王:是的。 张:王先生是门里的人看门外的人,而现在对澳大利亚文坛感受最深的可能是冯先生您了。那您到澳洲有多少年了? 冯:14年了,我是90年底到澳洲的。 张:冯先生,您在澳大利亚一过去就开始从事文化事业吗? 冯:我大概是11年前开始创办报纸的。 张:那您是去了澳大利亚两三年开始办报纸,那您也在从事文学创作吗? 冯:多少有一点。但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澳华文学的热心参与者。我是办报的,我们《大洋时报》本身是澳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阵地,所以我一直关注这个东西。 张: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华人会客室。我是主持人张意。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华文文学研究专家、中国新闻社经济部的主任王永志先生。我们还通过电话连通了澳大利亚的华文作家、澳大利亚《大洋时报》社的社长冯团彬先生。欢迎您接着收听我们的节目。王先生,您看,刚才冯先生也谈到了1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办文化事业,他现在更多的是给华文作家提供一个平台。那您在《澳洲飞来去》当中,记录了澳洲华文文坛的一些诗人、还有一些作家的独特的作品。您能不能给我们说说给您印象最深的一些诗人或者作品呢? 王:在早期,特别是中国新移民中有一本书叫《悉尼八怪》,由八个人来写,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的。其中有一个叫大陆的作者,他写的《草纸》这篇文章,我觉得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他说,“来澳洲时,不瞒同志们说,我皮箱里一共藏了18件草纸。这是上了一个先到澳洲朋友的当。他来信说,澳洲水果便宜,但纸很贵。”结果,他拿了18件草纸经过海关,海关对他的18件草纸,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就照来照去,反复的捏、闻、才把他放进关里来。第一天他去找工作,进厕所时,傻了。澳洲的草纸都是不要钱的。这就能看出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不一样。他们的作品更多反映他们的各种心声啊。澳华文学是跟新移民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新移民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体验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处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碰撞之中。诸如他们的生存压力、、无根的虚幻,这些都成为一种华人作家笔下最好的培养基吧。 张:这是他们一种真实的情感了。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用中文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呢? 王:华人呢,他对文化的根是非常注重的。 张:冯先生,您怎么看待呢? 冯:永志说的很对。通过笔墨来表达的时候,母语是从自身血液里流出来的,是很天然的。 张:冯先生的意思是,在表达时,功底深厚的母语是信手拈来,而用异国文字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坎吧。 冯:还有一点。用英文来表达的时候,他的受众没有任何的认同感,他们是另外一种主流社会里操持另一种语言的人。用中文来表达,在华人社区中间能引起共鸣。 张:冯先生根据您目前的了解,澳洲华文作家群大概有多少人? 冯:正式统计没有过。我们有一个文联,这个组织是一个分散性的沙龙组织,包括文化爱好者。这其中写作的呢,有100个人左右。 王;包括悉尼么? 冯:全澳的。 张:他们的身份是什么?都由哪些人组成? 王:有一部分是从事媒体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自由职业者,有一些自己当老板开公司,客串的。澳洲的华文作家人数并不是特别多,但品种齐全,反映生活面也非常宽广的。澳洲文学是除了美国文学以外,应该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一个重镇。 张:冯先生,您在澳洲从事了10多年的文化工作,而且还进行着创作。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相比,可不可以这样说,澳洲的华文文学也是在逐步繁荣? 冯:澳洲的华文文学与移民群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悉尼八怪》那个时候,我认为是澳洲华文鼎盛时期。 王:黄金时期。 冯:黄金时期。这时候很多痛苦、很多苦闷。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幽默、那种无可奈何,有非常强的文学色彩。但是,恰恰是在生活极不稳定的情况下的产物。真正走向成熟就是在安居乐业之后,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来写东西、并且创作了不同的中篇、长篇小说。 张:这是一种更加理性的状态。好。今天的华人会客市到这就结束了。如果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谈论。此外您对我们的节目有何建议和想法,以及采访线索,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chnjlb@cri.com.cn或reportli@yahoo.com.cn,我们将及时与您联系。 注:此文见于国际在线华语广播“精彩推荐”(4/16)策划、制作:李红,主持人: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