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腐败“劫持”教育经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03:30 新京报 |
马上评论 中国将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要达4%———昨天这条新闻出现在不少报纸显眼位置:国务委员陈至立表示,将尽快使全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2010年力争达到5%。 这当然是件天大的好事,如果这个来自高层的声音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体现,中国的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将获得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不过笔者对此也有疑虑,倒不是怀疑高层承诺的兑现力或政府对教育关怀的热情,笔者担心的是:在公用事业既有的运行体制中,政府对教育增加的投资究竟会落到谁的腰包里?能不能达到教育的终端,能不能让最需要关怀的人成为受惠者? 现实给我们的答案不容乐观,中央政府在诸如教育、环卫、医疗等公用事业上增加的投资普遍性地被一个叫做“投资腐败”的现象所劫持———也就是政府增加的投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传递到政策安排所预期的终端或用在刀刃上,而是以一种雁过拔毛的掠夺方式转化为这些部门中新的腐败机会和腐败源,落到贪官的腰包里成为丰厚的腐败利润。种龙种生跳蚤,本为造福百姓的投资在现实中往往活生生地转化成贪官的新财源。 公用事业中的“投资腐败”现象绝非笔者为文造情的臆想,最新一期的《民主与法制》对“清水衙门水不清”现象的调查就是“投资腐败”现象的一个表现:近5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是“清水衙门”的行业和单位,时常曝出腐败丑闻。在全国反贪侦查部门查办的17万多件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生的领域,已经从过去集中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权力机关和金融、海关等部门,逐步扩展到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清水衙门的一些党政部门、教育系统中。 要让公共财政投资得有效率,要让投资最小损耗地流到最需要资金的人手中,光有发展观的转变和对公共事业的投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制度的建设。曹林(湖北学生)(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