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邹捷安和小兰遭遇相同却命运不同 社会救助体制亟需完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08:49 南方日报

  本报及兄弟媒体报道了肇庆市实验小学六(4)班年仅12岁的邹捷安患上肾病综合症的不幸遭遇后(详见本报2004年2月26日C08版报道),引起社会上广泛关注,众多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挽救了小捷安的生命。但有关人士近日告诉记者,时下社会里,像邹捷安一样碰到不幸遭遇的孩子并不鲜见,在肇庆城区每年差不多都要发生四五例,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没有邹捷安幸运。差不多在邹捷安患病的同一时期,一名家境贫寒的16岁花季少女惨遭车祸,但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没有得到足够的捐赠,变成痴呆。幸运与不幸间的关键何在呢?有关专家认为,临时性社会募捐,有很多偶然因素,并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办法,社会应有相应的机制解决一些困难家庭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邹捷安获救——领导媒体重视带动社会募捐

  记者日前从邹捷安的妈妈胡女士处获悉,这次小捷安做换肾手术前后共花费了30万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如今邹捷安顺利地完成了肾脏移植手术,由于选用了最合适的肾脏,因此手术非常成功,没有产生不良反应,且手术后伤口愈合状况非常好。如果顺利,今年9月他就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学习。

  有关人士认为,邹捷安不幸患病后能顺利获得如此巨额的捐款,主要原因是引起了相关领导和媒体的高度重视。邹捷安患病后,他所在的学校非常关心邹捷安的治疗问题,立即把他的情况上报上级部门。邹捷安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且年纪小,患上的又是比较罕见的肾脏疾病,有关部门纷纷前往医院探视。在探视过程中,小捷安表现得非常懂事,感动了在场的人。肇庆市领导非常重视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市有关领导得悉情况后,当即带头捐款,并指示有关部门帮助小捷安。在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带动下,社会各阶层纷纷募捐。随后本报及兄弟媒体的介入起了更大的作用,把邹捷安的不幸遭遇公开了,社会上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一位在广州的梅州籍商人一个人就捐了6万元。

  小兰变痴呆——社会救助体制不完善

  与邹捷安恰好相反的是,某职业中学16岁的小兰(化名)刚入新学校不久,外出时发生车祸,导致脑部受到重创,需要立即入院进行手术。她的不幸遭遇引起了所在学校的重视,分别两次为其在学校内进行了募捐,共筹得资金2万余元,但这对于几十万的手术费而言,是杯水车薪。于是校领导向有关部门求助,但由于小兰自己也要负一定的交通事故责任,其遭遇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最终没有发起广泛的募捐行动。小兰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成为植物人,虽然如今已经苏醒,但是也没能逃脱终身痴呆的悲惨命运。

  据知情人士分析,一般家庭的孩子若碰到邹捷安、小兰类似的困难时,需要救助的资金额度也相当大,这并不是一般普通家庭都能独自承担的,现阶段在我国解决问题的惟一出路是社会上的援助。由于目前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救助机制,因此当不幸发生后,关键就在于能否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同情,从而使动员募捐面更广。但这种救助受偶然性因素影响,小兰的例子说明,这种救助方式并不能体现公平。一位团干部告诉记者,他每年都遇到好几起类似的求助,但大部分都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发起大规模的募捐,最终得到彻底救助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失去了救治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有关人士认为,时下社会的救助方式相当被动,往往是不幸遭遇发生后发出倡议,引发社会的爱心援助,这样一来,既消耗了时间,也不一定能收到效果。而且这类不幸的遭遇散播频繁,从心理的角度上讲也会让社会轻视及怠慢,久而久之换来的只有麻木,因此不是一种最佳救助的方法。如今在我国,政府组织的福利型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之间,还有大片的医疗救助空缺地带,这个空缺意味着多数孩子面对各种危难时,只能听天由命,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或遗憾天天都在发生着。他认为,制定订一项机制解决未成年人所遇到的各类困境很有必要。

  专家建议——设立政府监督的慈善基金

  专家指出,如今社会上关于孩子的救助方式相当不完善且被动,社会上的爱心普遍存在,关键在于能否在平时就进行积累。而且,如今社会上存在的慈善机构所面对的救助对象太广泛,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当具体的个案发生需要救助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专门制定专项机制并不复杂,同时由于救助对象有限,资金方面就显得更宽裕及易于支配。具体做法是政府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在财政上应该给予一定的拨款。动员社会力量,设立专门针对孩子困难的慈善基金,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督。谢辉 郑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