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犴舞、木偶摔跤重焕青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11:28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图为民间文艺在农村大受欢迎。
  宁波日报讯(余姚报道组龚宁叶初江)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使余姚拥有众多的民间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是余姚独有的艺术样式,如起源于秦代的“犴舞”、起源于隋代的“车子灯”、起源于明代的“木偶摔跤”等。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特别是一批民间老艺人的故去,使不少艺术样式逐渐走向衰落,有的甚至已经消亡。比如余姚独有的说唱艺术“雀冬冬”,目前仅存有文字和曲谱,“活”的“雀冬冬”说唱已不复存在。

  面对不少传统艺术样式奄奄一息的现状,宣传文化部门专门制定了《余姚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并把抢救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他们每年举办研讨会,组织专业文化干部下乡采风调研,并以文字、曲谱、图解等形式记录民间文化,并整理汇编成册,目前已编印了《余姚民间歌谣》、《余姚民间故事》、《余姚民间谚语》、《余姚民间器乐曲》等。

  民间艺术样式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保存和发展的土壤,余姚通过实施乡镇“东海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工程,精心为传统民间艺术“培土”。浓郁的群众文化氛围,使一些尘封已久的民间艺术重新找到了活动空间,再现于乡村舞台。

  要使民间艺术薪火相传,关键要后继有人。该市从青年文艺骨干队伍中挑选人员,组织他们向一批民间老艺人拜师学艺,成为民间艺术的新一代传人。84岁的戚水星是“木偶摔跤”的唯一传人,去年经泗门镇文化站牵头,4名20来岁的小伙子成为了他的徒弟。经过老人近半年的精心教导,4名徒弟已基本学会了“木偶摔跤”。现在,老人经常带着4名徒弟到各村落文化宫表演。而“犴舞”则走进了校园,已有几百名青年学生得到民间艺人的“真传”。

  对民间艺术要保护也要创新。去年,余姚文化部门与民间艺人一起,对“犴舞”进行整理创新,在道具、服装、音乐、舞步等方面作了改进,使之更具地方风味、更有时代感、更现神韵。余姚市文化馆今年还准备对“车子灯”进行创新,他们准备每年都凸出一个项目,把传统艺术继承好、发展好。

  与此同时,余姚还加强发掘整理,使几项已经失传的民间艺术“起死回生”,目前已经把失传多年的“甩酒甏”重新搬上了表演舞台。据悉,说唱艺术“雀冬冬”也已列入发掘计划。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