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低保限制条件的公平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3日00:57 人民网

  网友:刘以宾

  曾有媒体披露重庆市的“低保懒汉”现象,说的是在该市某区3万多名吃低保人员中,有1万余人是18至35岁的青年。他们大多有工作能力,但宁愿在家打麻将,也不要民政部门推荐的工作。更有甚者,某君在别的区办着私人企业,资产已上百万元,却连续两年吃着低保。在笔者所在城市,据说有吃“关系”低保的现象,即有关管理部门或人员把低保当作“人情”送给某些不该享受此待遇的人。

  不该吃低保的人却享受着低保待遇,不仅是对低保制度本来意义的亵渎,同时也有失社会公平:其一,低保体现一种社会关爱,一种对所有人物质生存权的尊重和保障。表面看低保由政府供给,但其资金实际来自纳税人。出于人所特有的关爱自己同类的道德感和怜悯之心,把自己纳税贡献的一小部分用于救济、“供养”确实生活无着的人,绝大多数人不仅心甘情愿,甚至能获得一种道德愉悦。假如救济、“供养”的是“懒汉”呢?势必产生心理失衡,同时也构成一种分配意义上的不公平。其二,低保资金总量是一个“常数”,假如有些本不该吃低保的人拿了钱,则意味着真正需要吃低保的人丧失被救济的机会,由此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无法想象。况且,目前低保资金来源相当匮乏,更应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分配原则。

  究竟谁该吃低保而谁不该吃,在具体操作上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于是就需要建立标准,而某些附加条件、限制条件正是低保制度和操作标准得以完善的客观需要。论及完善低保标准的重要操作性意义以及设置附加、限制条件的理由,似有必要对我国现实社会环境作一个简单分析: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电子化水平依然较低、现金流量很大,加上人们传统的支付习惯、心理等因素,故给准确统计、监控个人收入、家庭财务状况造成了很大困难。领导干部个人家庭财产申报制度之所以难以真正落实,也与此有关。同时,居住特点的改变、人口流动的增大以及人际关系特点和心理的嬗变,也使得邻里监督变得淡化而无效。贫困是相对的,低保标准也许是不难制定的,但假如不能准确掌握一个家庭真实的经济收入、财务状况以及“变数”,标准也就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某些附加、限制条件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以家里有无家用电器作为是否享受低保的衡量标准,无疑显得苛刻乃至荒唐,但如果某君日常支出阔绰,甚至开着私家车到银行领低保(据说有这样的个别情况)的确违反一般情理。而养宠物、用手机等作为个人消费和家庭财务状况的外部特征,不失为了解其真实贫困现状的“入门向导”。

  另一方面:多年来,我国的诚信环境现状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而这种社会背景也给低保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和障碍,增加了管理成本。重庆那位在别的区办着企业、资产已上百万元的吃低保者,首先反映的是诚信的缺失,尽管属极个别,但必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基础。不能不看到现实存在着的诸种不健康的“低保心理”,例如政府的钱不要白不要、“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等等。这种“低保心理”,则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意识形态上、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贫困人群、弱势群体无疑值得同情和关照,既包括制度安排、制度的实施以及具体操作管理,也包括专家主张和舆论导向。正如“真理和谬误仅一步之遥”的道理一样,当有些人把同情、关爱弱势者的情愫发挥到极致时,每每出现观点、主张上的偏颇、偏激和非理性。例如,围绕设立“禁讨区”,不少评论者持反对态度,认为只要“禁”即剥夺乞讨人员的生存权;服刑中的犯人无疑也应给予某些人性化待遇,但各地监狱竞相推出的措施却大有“过火”之嫌,例如投资巨大、高标准建造近乎山水园林式的监舍、请心理学专家给予心理减压治疗、开设“鸳鸯房”、进监狱聘专才等等。不能不看到,如今有一种“歧视敏感”,动不动就认为自己受到歧视。企业招工,在学历、年龄、身高甚至长相等方面设定某些限制标准其实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就业首先是一个市场的概念,市场则意味着竞争和被选择,企业根据自己经营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标准选择人员,则完全是在行使自主权。在微观层面上看,根本不存在歧视的问题。至于宏观上、社会整体上的歧视现象,则主要通过法律、舆论等予以限制和消除。问题是,怎么能要求一个具体的企业违背自身需要而承担不歧视的宏观义务呢?同样,在低保问题上,有议论者所强调的仅仅是设附加、限制条件的“歧视性”的一面,却忽视了对吃低保人员同样需要监督以及低保制度自身运行客观要求的一面。

  恰好在互联网上读到一篇“在美国当穷人有多舒服?”的文章。据说,在美国被定义为“穷人”的家庭中46%已购买并拥有自己的房子,73%拥有小汽车或卡车;美国穷人的问题不是营养不良,而是食物吃得太多,体重超过标准。这样水平的人如果在中国,不属“大款”行列,也“混”得相当不错。诚然,由于经济发达水平的巨大差异,美国的穷人与中国的穷人不能同日而语,但该文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主张对完善我国低保制度多少有些启发价值:“可以躺在富裕的美国福利制度上、靠吃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吃出肥胖症的穷人们是对美国抱怨最多、最不乐观、对现实最不满足的群体之一;反而是那些勤奋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汗水一点一滴为自己的家庭创造财富,强调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人们,对这个制度更充满感激,对生活更持乐观态度,对现实更有满足感。这说明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从长远看,我国低保制度的完善以及变迁大概也应循着类似的思路:其一,解决穷人问题的根本出路不是完全依赖救济,而是从经济发展上、就业制度上、分配上让穷人变得相对不穷;其二,应在舆论导向上大力张扬所有社会成员自主、自立、积极向上、不思依赖和施舍的生活态度。

  :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