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可行性研究”值得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05:5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据新华社消息,针对当前部分行业和地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问题,国家正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遏止这一不良趋势。而要治理盲目投资,必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倡导和推行“不可行性研究”不啻为一剂良策。报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曾计划到2005年将上海建成亚洲金融中心,当时,上海随即成立了两套研究班子,一套班子论证上海可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另一套班子专门论证上海在10年内不可能成为亚洲金融中心。这一举措在当时可谓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尤其是不可行报告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它通过对资金拥有量、流动量、经济开放程度、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上海要成为亚洲金融中心获得某些条件还有相当难度。尽管经过反复权衡,不可行报告并未被决策者完全采用,但是它对决策者全面考虑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有专家呼吁,在当前部分行业和地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泛滥成灾的情况,有必要在政府和企业中大力倡导“不可行性研究”。因为依据不充分,决策不科学导致损失惨重的投资案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如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便是典型一例。在工程上马前论证显示其前景十分看好,当时有人乐观地估计,台湾海峡两岸可能实现“三通”,福州将被选为“直航定点机场”,届时对台民航业务量将会迅猛增长。如当时有人预测,到2005年长乐机场旅客吞吐量可达6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可达18万吨。正是在这样一份过于乐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引导下,国家投资近30亿的这项大型工程建设规模过度超前,实际业务量远低于同期预测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三分之一,设施大量闲置,运营5年累计亏损11亿元。长期以来,我们搞建设,上项目,其认识往往集中在正向思维上,表现为考虑有利条件的多,分析不利因素的少,正因为喜欢用正向的思维取代逆向思维,从而大大降低了对项目的评估质量,所得出结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和主观性。

  一位专门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批项目从上马之初就注定了被‘饿死’‘挤死’的命运,但是对种种风险和隐患,拍板者在决策之初却视而不见。”尤其是在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硬性下达投入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更增加了盲目投资的随意性。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所谓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是在千方百计地蒙混上级审批机关。“可行性研究”蜕化成了“可批性研究”。如前年北方某市引进了一个设计投资150亿元的大型电解铝项目。为全力争取项目在该市落户,市里专门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仅用3天时间,就编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如此仓促的“可行性研究”究竟有多少科学性,实在令人心存疑窦。有报道说,过去的6年间,国内电解铝企业已由70家猛增到130家,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电解铝产能达到546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早已产大于销,在建和拟建能力还有500万吨。类似的现象,在钢铁、房地产、汽车、建材和纺织等行业也不同程度存在。

  不可否认,能否正确决策,抓准项目,事关国家经济的健康长足发展,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一项正确的决策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不可行性论证”可以视为正确决策的必要前提。因为“不可行性研究”可以使决策更加透明,更为科学。一方面它能够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使决策更趋缜密、可行;另一方面,它能够促使决策者冷静地分析风险利弊,减少“拍脑门项目”和“首长项目”的出笼,始终保持头脑冷静,避免因急功近利,赶时髦,图形式,搞噱头而草率上马不应该上的项目。但同时也必须防止“不可行性研究”像可行性研究一样流于形式。可以说,决策上的愚昧也是一种腐败,而推广决策前的“不可行性论证”,对于少走弯路,避免失误,不啻为一项明智之举。吴学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