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 “两票制”与“两会制”(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06: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逼出来的“两票制”选举 镜头回放——— 青堆村的由乱到治 1998年前后,随州下属的广水市骆店乡青堆村群众因不满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方法简单,作风霸道,三次集体到省委、省政府上访,强烈要求撤换由乡党委任命的村支书,由群众自己来选举村支书。开始乡党委不愿收回成命,于是1000多名村民采取极端手段,把到村里做工作的乡干部围困在村小学里,僵持了多半天,直到公安干警赶到现场反复做工作,才把乡干部解救出来。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青堆村的村级班子完全瘫痪。面对市委的工作组,村民提出:“村党支部书记不光是党员的书记,也是全村人的书记,能不能用选举村委会主任的‘海选’办法,先由村民提出一个大家信得过的党员做候选人,然后再由党员选举?”广水市委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决定在青堆村进行“两票制”试点,将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权利真正交给党员和群众。1998年10月20日,经过村民代表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年仅29岁的计生干事杜庆祝当选。 杜庆祝当选后,乡领导一直为他担心着:在青堆村这样比较“乱”的村里,当村干部要么是大姓,要么兄弟多,还得能说会道,而这几条杜庆祝一条也不沾。他太年轻,人又老实,话也不多,没有当村干部的经验,而且是小姓。他能治理得了青堆村这个混乱局面吗? 出人意料的是,杜庆祝上任后为群众扎扎实实地办了几件好事,村里的面貌大为改观。三年后,他再次高票连任村党支部书记。 相关人语——— “村支书必须一手托两家” 杜庆祝:过去村支书往往对上负责就可以了,现在通过“两票制”选举后上任的村支书必须一手托两家:既要做好对上负责工作,又要做好对下负责工作。现实要求我必须处处按群众意愿办事,一心一意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村民高教坤:村支书是由上级指派的还是由群众自己推荐选举的,老百姓的心态就是不一样。上级指派的即使是很好的干部,老百姓有时还是信不过;而老百姓自己选的,老百姓认。 乡党委书记梅祖凯、副书记吝华明:没想到我们当初迫不得已被青堆村村民逼出来的“两票制”,为我们解决农村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现状链接 党员、群众、上级组织三满意 2002年,随州市委决定结合第五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两票制”的方式,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市委组织部下发了《随州市“两票制”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实施办法(试行)》,对相关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此次换届选举中,采用“两票制”方式换届的村党支部占总村数的93%。通过“两票制”选举,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新选出的村支书平均年龄下降了,文化水平提高了,掌握二至三门农村实用技术的占85%以上,大多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收到了党员、群众、上级组织“三满意”的效果。 目前,“两票制”在随州不仅用于选举农村党支部书记,而且在民主评议党员、发展新党员、推荐后备干部等方面都共享了“两票制”的成果,“两票制”的民主效能不断扩大。 新闻背景——— 让“两委会”选举协调起来 随州是位于湖北中部的一个农业大市,有1498个村(居)委会,在全市25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198万。1997年以后,村委会班子实行“海选”,村级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新的民主形式在广大农村广泛推行。随着村级民主的不断推进,村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事实上,当时村党支部书记的“指选”与村委会主任的“海选”不协调。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也感到在代表性与权威性上比不上村主任,该管的事不敢管。村党支部缺乏凝聚力,核心作用难以发挥,村“两委会”之间关系难以协调。 闯出来的“两会制”决策 镜头回放——— “股金单风波”引发的深思 2001年4月,曾都区南郊办事处瓜园村的村民们拿着到期的股金单到村农村合作基金站要求兑付。按照规定,这次到期需兑付的款项达350万元。可这几年村里办企业亏的亏、垮的垮,村里倾其所有也只能兑付一半,另一半想来想去只有向村民借款。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村民们七嘴八舌地批评开:“你们干部以前搞什么事都不和我们商量,现在有困难了才想起老百姓。过去投资一个项目亏一个项目,一亏就是百把万,你们找我们商量过吗?” 可说归说,善良的村民们还是纷纷解囊相助。同时他们也善意地提醒村干部,“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以后凡是涉及到村里发展的大事,事先给大伙通个气,然后你们再拍板也不迟。” 村民的一席话引起了村干部们的深思:过去办事确实很少与群众商量,导致好心办不好事。如果当初能多听听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也许就不会做那么多傻事,群众也不会有那么多怨言。再说,大家的事就应该大家办。让党员和群众参与村务要事的决策,既能发挥党员的作用,又符合村民自治的时代精神,还能减少村“两委”的决策风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从此,村“两委”一班人形成共识:凡涉及村里发展的大事,事先都要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他们同意后再办。“两会制”决策就这样在瓜园村诞生了。 相关人语——— 权力受制约,反而更轻松 张自能(瓜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实行“两会制”决策后,我的权力受到了制约,但反觉得比过去轻松了。过去我的压力太大:决策对了,群众说我是独断专行;决策错了,群众更要骂我,我是出力不讨好。现在是民主决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信息反复反馈,透明度高,大家的信任度也高。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做决定,实施起来群众积极性格外高,一呼百应。我的选票都比过去多了。 现状链接 民主政治建设气象一新 瓜园村每年从9月开始,对下一年度的经济发展计划、基本建设、公益事业、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其他重大村务进行长达三个月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酝酿,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最后形成下一年度的“1号文件”,印发到每个组、企业执行。文件同时规定:为确保决议真正落到实处,村里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一次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由“两委”报告执行情况,年终进行评议定奖惩。自2001年以来,瓜园村通过“两会制”决策,共引进兴建了3所学校、4个市场和6家企业,没有一例决策失误。全村民主政治建设气象一新,村组经济发展跃上更高平台。 2002年,曾都区委决定在南郊办事处25个村(居)委会全面实行“两会制”决策。一些未推行“两会制”决策的乡镇也自发地到瓜园学习取经。2003年6月,曾都区在瓜园召开现场会,正式在全区推广“两会制”决策经验。2003年年底,随州市委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曾都区的这一做法。目前,随州市所有的村均采用“两会制”决策村务要事。 新闻背景——— 从“有人管事”到“有章理事” “两票制”选举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但如何做到“有章理事”,一直是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村务公开虽然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但由于制度不够规范,往往只局限于“知情”层面上,而且是事后知道的多,事前知道的少;结果知道的多,过程知道的少;被动告知的多,主动参与的少。这样的“知情”已令村民们难以接受,影响了村务公开的政治效能。 随州市曾都区南郊办事处瓜园村(2003年5月改为瓜园社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逐渐变成了无地村,2000多人的吃饭、就业成了当务之急。村“两委会”经过商议认为,瓜园的根本出路在于走“以工富村,以商活村”的路子。这个思路是没有错,可是事与愿违,村里接连出现三次重大决策失误,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大伤了村集体经济的元气,干部们被群众指为“一群败家子”,“两委会”一班人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专家点评—— “谁授权就对谁负责” 阎志民(北京大学教授):随州市的经验是执政党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创举。它解决了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问题,解决了执政党与行政组织的关系问题,从基层层面提供了怎样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统一起来的经验,提供了党管干部与群众监督干部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实践操作经验。 徐鸿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随州的作法大大丰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它是党内民主建设和党外民主建设的密切配合,互相促进,良性互动,起到了用政治文明建设来带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它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强烈的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坚持正确的民主原则与制定和执行精细的科学的适当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序相结合,体现了上级党委的适度引导与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相结合。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政治学有一个基本规则,就是谁授权对谁负责。如果基层党组织权力长期脱离群众,那就很难对群众负责,也很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因为人民群众不信任你,你的核心作用从何而来?“两票制”方式,解决了党组织的权力来源于群众这个问题,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权威基础,也有利于从授权制度上加强党组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组织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从而有利于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詹成付(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来抓,这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随州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回答了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用制度化的程序,按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求,把民主政治具体化,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有了一个程序化的实现途径,也为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实现提供了坚强基础。 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背景下,在经济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村党组织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永远地与时俱进,这样的党、党的基层组织才能够联系群众,代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为群众所拥戴。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改进,才能适应;只有适应,才能前进。 专家点评—— “由形式民主走向实体民主” 丁俊萍(武汉大学教授):“两会制”决策有利于体现民意,集中民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避免决策的失误,其目的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民主化实现科学化。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农村的先进生产力,弘扬农村的先进文化,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两票制”和“两会制”两者不一样,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比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民主政治运行、民主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干部问题和决策问题,也就是说它们解决了农村基层的问题和政治问题。 温乐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通过“两会制”决策,广大农民参与到乡村重大事情决策和日常管理之中,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决策和依法办事,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科学判断农村形势的能力,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农村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徐勇、黄辉祥(华中师范大学):通过“议题、预案、决议、执行、报告、评议”等六道程序,“两会制”不仅使村民能参与到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村务要事的民主决策中来,保障了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解决了“民主决策”的问题,而且也同时解决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问题。从“两票制”到“两会制”,反映出村民由对三年一度的民主选举的关注,深化到了对日常化的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治理的积极参与。这个转变,折射出村民民主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民主日益深化,逐步由形式民主走向实体民主的历史轨迹。 吕虹(红旗出版社总编辑):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靠什么?推进基层民主建设靠什么?随州的实践告诉我们:靠村民,靠群众。亿万人民群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体。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既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更需要伟大的实践,或者说脚踏实地的实践。随州的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新的生活,在创造新的精神,在创造新的物质,同时也在创造我们新的政治上层建筑。 ◎本版稿件引用了包俊洪、吴治平《乡村选举中的“两票制”》中的部分资料,照片由随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人民日报》 (2004年04月27日 第十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