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区域合作(专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30日05: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王毅 当前亚洲区域合作三大特点 一是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合作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区域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相邻国家为减缓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纵观全球,亚洲的区域合作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十分旺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不断涌现,已逐渐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支点、官民并举的良好态势。东盟与中日韩(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东盟一体化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不断推进,南盟恢复活力并确定自贸建设目标,以“亚洲合作对话”为代表的泛亚合作崭露头角。短短几年时间,域内各国签署和正在商谈的自贸协议已经超过40个。此外,博鳌亚洲论坛、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亚太圆桌会议、东亚思想库网络等二轨机制也日趋活跃。 二是东亚合作正在成为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先导。东亚合作从1997年正式启动,已构筑了良好基础。一年一度的10+3会议走向机制化,形成了10+3、三个10+1和中日韩等会议体系,建立了由领导人会议、部长会晤以及高官磋商等相互联系、梯次升级的立体对话与合作机制,同时各种学术论坛应运而生,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日趋完善的智力支撑。东亚合作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系列三角、四角等形式多样的次区域合作,激活了南盟,吸引了更多域外国家将目光投向亚洲。可以说东亚合作已成为整个亚洲范围内最有活力、前景最好的合作进程,不仅深化了东亚各国的经济依存和政治互信,提高了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也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域内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 三是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亚洲区域合作的参与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陆续正常化,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构成了这一转变的历史背景。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隐患,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周边关系的日趋紧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提供了启动区域合作的契机和动力。 中国积极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的筹建以及10+3的进程,逐步加大了对这两大区域合作的投入。在北面,上海合作组织已完成机制化建设,逐步从安全合作向经济政治合作扩展,中国和俄罗斯为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南面,中国率先与东盟确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带动了其他域外国家对自贸安排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中国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巩固了与东盟关系的政治法律基础。中国率先提出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拓展了东亚合作的范围和内涵。中国率先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了本地区各国合作的水平。我们还积极与日、韩协商,发表了第一份中日韩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些积极主动的举措,增进了中国与域内各国的相互信任,缓解了周边邻国对中国的疑虑,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和平、进步、开放、合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效益。 时代的发展使我们日益感到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亚洲区域合作。从本质上讲,亚洲区域合作实际上与今后建立何种地区秩序与格局密切相关。亚洲和其他地区一样,进入了秩序转换的过渡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八字方针,进而又提出推进周边外交的两个方向,一是加强睦邻友好,一是加强区域合作。区域合作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首次与双边关系并列,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另一主要方向。 今后几年,中国区域合作的工作目标是在保持和深化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安全对话与合作。以上海合作组织和10+3合作为投入重点,努力推动周边各种类型的区域合作均衡发展。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整合地区多边合作框架,建立起符合中国利益和时代潮流、并为各方接受的地区新秩序,形成周边牢固的战略依托。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良好的双边关系为基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支持和尊重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全面参与、重点投入、积极主动、循序渐进、互惠共赢、开放包容。 东亚合作已经成为亚洲各种类型区域合作中的亮点,不少国家对东亚合作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从客观发展趋势和各方积极愿望看,建立共同体可以作为探讨东亚合作远景目标的设想之一。同时也要看到,“东亚共同体”迄今仍只是个概念,对于其定义、应包括什么内容、涵盖哪些领域、以何种方式前进,尚没有广泛共识和明确表述,各方考虑也不尽相同。 关于四个具体问题的想法 第一,关于合作模式。与其他地区不同,东亚地区的最大特点是多样性,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异,发展水平和资源差异很大。我认为,东亚合作应在遵循区域合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尊重本地区多样化特点,发挥多样化优势,寻求多样化发展。同时还有必要坚持平等参与、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作法。 第二,关于合作领域。有人主张“东亚共同体”就是单纯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人则认为应包括社会和安全议程。大多数人认为对“东亚共同体”的内涵不必过早定论,从实践的角度讲,今后一段时间仍应以深化经济合作为中心任务,以自贸区建设为重点内容,稳妥地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逐步发展为涵盖各领域的综合性合作机制。 第三,关于主要推动力量。东盟迄今在东亚合作中发挥着主要推动作用,是10+3会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这既是东亚合作的特色,也是符合各方利益的稳妥安排。未来我们愿继续支持东盟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主张尽可能发挥中日韩的各自优势和作用。 第四,关于对日、对美关系。中日两国对东亚合作的走向和前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双方的协调与合作至关重要。一些媒体认为中日在东亚合作中存在主导权之争,我们没有这种想法,而是欢迎日本作为亚洲的一员,更多关注亚洲的发展,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推进东亚合作做出贡献。我们也希望通过中日协调推进东亚合作,通过东亚合作促进中日关系。 美国在东亚有重要的利益和影响,这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客观现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按区域合作的一般规律办事,加强域内各国的合作,同时也要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不排斥美国和其他域外国家,注重与它们加强对话与协调,相互尊重彼此的利益,不断寻求和扩大新的利益汇合点。 (作者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人民日报》 (2004年04月30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