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5日13:36 新民晚报
  昨天,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咨询,不少考生与家长成熟的心态及对未来的自信,都折射出教育、成才、求职观念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昨天,本市37所普通高校在上海体育场联合举办招生咨询,这也是今年上海取消集中高考咨询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咨询活动,吸引了大量考生、家长的参与。

  实际起步适合就好

  由于设摊的高校多为高职和高专,而非本科院校,记者出发前略有些担心:考生、家长会否因面子问题而拒绝采访?没想到他们非常坦然。

  “名校当然好,但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最适合的还是高职。”在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咨询台前,一对父子对学校有关就业的介绍非常满意,“现在本科生求职都很难。建峰向建工集团定向输送毕业生,这点很吸引我们。再说,分数高不一定水平高。与其吃力地读本科,还不如老老实实学好一门技术。”

  另一位打算报考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的女孩对自己预想中的职业生涯也信心满满:“选准行业是首要的,至于从灰领做起,我觉得无所谓。踏上社会以后关键还是看能力、机遇和自身表现。如果觉得知识不够用,还可以专升本,现在不都是终身教育嘛!”

  点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高等教育,这一务实的选择折射出不少考生、家长在教育观、成才观、求职观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成熟心态。

  家长放权考生作主

  “你自己挤进去吧。想问什么就大胆问,我们可不再代劳了。你好歹也要锻炼起来,学学怎么和人打交道了。”这是记者在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的咨询点前听到的一段母子对话。

  仔细观察身边一对对忙碌咨询的考生和家长,不难发现,家长们正有意识地“放权”。问起打算给孩子选择什么学校,回答也相似得很:“填志愿,还是问他(她)自己。”“读书是他们读,工作也是他们干,一定要孩子自己感兴趣才行!”

  有些彻底“放权”的家长索性不到现场,让孩子和同学结伴来咨询。这些孩子的“自主权”相对更大,接受采访时,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番设计,在咨询提问时也显得胸有成竹。

  点评:

  几年前采访类似咨询,几乎听不到考生的声音,回答提问的总是父母,作为“主角”的孩子反而在一边很茫然。如今,家长把“话语权”和选择权交给孩子,这算不算是他们为孩子考大学准备的最好礼物?

  学生作秀外教助兴

  在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咨询台前,记者意外地发现了一对“老外”。他们身穿白色校服,手捧学校简介,含笑的目光仿佛在鼓励周围那些好奇的考生“上来聊两句”。一番交谈才知,两人都是学校的外籍教师,女的叫Lisa,教德语,男的是Ken,教英语。尽管两位“志愿者”分发出去的宣传手册并不算多,但他们在咨询现场出现这件事本身的“广告效应”就已经足够了。

  正和“外教”聊着,突然传来一阵悦耳的琴声。原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大一学生正在现场演奏,四周自然围起了一大圈艳羡的“听众”。一位在校生不失时机地向“听众”们介绍起学校的专业特色、就业率和学习情况,还不时加入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充满亲和力的话语“粘”住了不少考生。不远处,几位身穿白大褂、头戴护士帽的“小护士”正分发着学院新开设的护理学专业宣传册,一问果然不出所料,她们也是大一学生,是特意来替学校“吆喝”的。

  点评:

  学校的“产品”就是学生。用“产品”说话,特别是用“优秀产品”来吸引“潜在市场”,的确是颇具市场意识的高招。不过,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热闹归热闹,填志愿时,最关注的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模式、师资水平以及毕业生就业率这些实在而又实惠的东西。

  本报记者金耘

  招生咨询会上一位家长拿了一大摞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

  本报记者张龙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