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端午节之争激活传统文化(自由发言)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06:09 人民网-江南时报 |
福建 修仰峰 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对此,文化界代表提议,中国应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所有的传统节日应有相应的假期,将其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据5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 亚洲某国和我国“争夺”端午节,笔者以为,并非全是坏事,“狼来了”的同时,也带来了外在的驱动力。在如何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这一课题上,我国必将强化忧患意识和相应提高行动效率。目前我国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即是明证。而由学者倡议、为社会各界广泛赞许的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的呼吁,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外来的文化压迫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活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透析端午节之争,笔者以为,着力点不是亚洲某国有没有申报的资格或权利,也不是如何立即行动起来誓死保卫我们的端午节与民族文化尊严,而应是从源头上深刻反思———为什么自近代以来,我们总是缺乏文化内在的驱动力,以由内而生的力量与自信,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妥善处理传统文化的延伸与丰富,并以此为基点,找到一个新方案打开出路,合理地构建良性的、崭新的民族文化心态与内涵,为民族素质的提升提供健康的土壤? 因此,如果站在这个带有根本性的角度上考察,会发现用立法手段保护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一做法,仍只是外在的行动模式———立法赋予传统文化的只是“遮风挡雨的温室”,这个“温室”无法让传统文化获得“自我造血”功能,以主动融入国民生活的互动方式,焕发生命力。 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 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 《江南时报》 (2004年05月08日 第三版) 相关专题:湖南保卫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