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绿色经济铺就富民路——陵川县致力农民增收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09:34 山西日报

  陵川,太行山南端一个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农业县。进入新世纪以来,当周边县区靠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快速步入小康的时候,陵川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按照“整合县域资源,聚集优势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思路,带领全县25万人民,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富民之路。

  找准优势,科学定位,在资源整合中实施资源农业战略,打造绿色经济的优势产业和规模产业

  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地理环境比较闭塞,长期以来是陵川经济发展的瓶颈。几年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改善落后面貌,这里曾把贫瘠的蜂窝铁矿和硫铁矿当做宝贝,大力开采,还扶持了几个小化工厂,尽管取得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包括污染环境在内的不少负面效应。

  新一届陵川县委、县政府在审视和反思中认为,新的发展时期,应当树立人本思想,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深入调研之后,他们修正了过去的发展思路,决定打区域特色牌,走绿色经济路。

  草食畜牧、道地中药材、优质小杂粮、干果经济林等四大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具有就业门槛低、覆盖幅面宽、投入相对小、生产周期短、农民增收快的特点,正是陵川的优势所在。山大坡广、林茂草丰、山川秀美也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于是,把农业资源变为资源农业、高效农业,搭建绿色经济的框架,构筑农民稳步致富达小康的平台,就成了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抉择。

  以往“小打小闹”、“有优无势”的原始经营状况,在全县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中量与质同步提升,渐显优势和规模。草食畜牧业依托丰富的牧草、秸秆资源,初步形成“养殖猪舍化、品种优良化、饲料配方化、经营产业化”的格局。去年底,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06万头(只),其中养羊达到20.6万只,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425元;道地中药材在实施量的扩张的同时,积极认证和接轨GAP,产业趋向“区域规模化、种植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运作公司化”,去年底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农民人均药材收入304元;优质杂粮、经济林面积分别达到8万亩、10万亩;旅游业随着政府主导变为市场运作,由“事业接待型”转向“产业效益型”,已形成对“三产”的巨大拉动效应。去年农民人均三产收入达200多元。绿色经济的崛起,使农民去年人均增收逾千元,占到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全县出现了10万农民搞养殖、5万农民种药材、2万农民办旅游的喜人局面。

  围绕农民买得回、种得下、养得出、卖得好,强化社会化服务,打造农民的保险产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陵川县在农业发展、提高广大农民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组织、引导和服务作用,使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向优势产业聚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生产经营的风险。

  陵川县中药材、养殖业、林业3大产业协会、12个乡镇分会、200多个村级专业合作社的相继建立,承担起信息传递、技术传播、农民利益保护等职责。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仅农村信用合作社近两年就为农民投放小额贷款1.4亿元。农业科技人员在岗位目标、包片包村包户、绩效挂钩的机制激励下,展开农业技术“进百村、入千户、富万民”行动,成为农业科技的“播火者”。经培训和实践锻炼,1.5万余名的“科技型农民”脱颖而出,成了产业带头人。

  2002年,药界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进入陵川,与当地企业合股组建起党参有限公司,成为当地药材加工业的龙头老大,使“八百里太行五花芯党参独此一家”。这是陵川县委、县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点睛之笔。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一批老龙头企业进行了改制和完善,鸿生淀粉、丰瑞羊业、景明农场等一批新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形成“龙头带基地、公司联农户、股份合作、协会服务”的崭新经营格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定单为纽带,使千家万户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紧紧相连。随着中药材、畜产品、小杂粮深加工项目的启动,农业和工业相互依托、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产业链条开始形成,催生出“延伸产业”,原料农业、初级产品向效益农业、环节增值、农民增收发展。一大批农民在“滚雪球”式的发展中,成为种、养大户。去年一年,全县建成高标准养殖园区50个,新增规模化养殖户732个,百亩以上的种植中药材重点村达到120个,陵川大地牧歌遍起,药材喷香。

  去年后半年,北京亿信通、兰花集团、晋城市煤运分公司投资1.8亿元联手开发旅游业,使得旅游业渐渐升温,大山这个“包袱”开始变为农民取之不尽的“财富”。

  打破路、水、电等“瓶颈”制约,办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推动陵川冲出封闭,走向市场

  发展绿色经济,打造“优势产业”和“规模产业”,遇到了路、水、电等“瓶颈”制约。陵川县委、县政府不畏艰难,不急功近利,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难事来办。去年,“村村通”工程如火如荼铺开,晋陵一级路和通往王莽岭旅游公路改造工程也同时展开,全县干部群众和在外工作人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使“村村通”首战告捷,一年全县新增农村油路(水泥路)335公里,是陵川解放以来通油路、水泥路的近两倍。骨干提水工程和三年饮水解困工程,集、投资近3000万元,完成了磨河、台北、浙水、夺火、王莽岭景区的扩供延伸,覆盖15万人;新建各类吃水工程203处,解决了340个村、13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290个村接通了自来水;投资7200万元的第四批电气化县秦家磨水利枢纽工程也破土动工。

  此外,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告捷,农村100%通电;电视入户、固定和移动电话、互联网大增。路、水、电、讯的畅通,不仅有效缓解了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矛盾,为大好河山增添了灵秀之气,而且使千年古陵冲出封闭,走向开放。

  正确认识资源,寻求发展优势,开发绿色经济,陵川县去年GDP达到10.33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2元,同比增长8.2%;全县整体跨入小康行列。

  本报记者李志军 本报通讯员辛贵强

  (山西日报)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联系方式 帮助信息 网站律师

  晋ICP证010003号繁简通软件由北京东方之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