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诚信不能靠空口白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10:14 广州日报大洋网

  徐锋

  日前,由于部分大学生助学贷款到期还贷违约率超过了20%,广东一些商业银行对某些高校亮出红牌,拒绝继续为这些学校的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看到这则新闻,人们很自然会想到现在时髦的说法———“诚信危机”。到底大学生中是否存在此类诚信危机,自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最让笔者感兴趣的是,某大学一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大学生整体诚信依然是这个社会最好的,如果不相信他们,叫人怎么能相信这个国家有未来?”我相信这番话是出自这位老师的真心,但问题是,一个群体的“诚信”能否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

  现在,国人在谈及“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时,往往把“诚信”视为一种道德美德,而非一种经济、法制意义上的义务。这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从孔子提倡“信”到孟子强调“诚”,侧重的都只是一种适用于“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小则是为了“独善其身”,大则是为达到“兼济天下”的目的而调整朋友关系、乃至君臣、君民关系。显而易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今天仍然难以冲破这一藩篱。

  相反,现代意义上的“诚信”则更多适用于经贸领域,是一种经济伦理和“经济信用”。它应该是一种约束性、强制性和伦理自觉性相结合的东西,而不是纯粹的自我修行。回到新闻本身,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是不是“这个社会中最好的”,我没有作过考证,不好判断。不过,如果仅仅因为“认为”某个群体诚信度高,就要求其他社会机构(包括经济实体)对他们投以100%的信任,就有些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了。

  首先,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有权对自己的业务对象进行甄别,而甄别的首要标准自然就是其信用程度,也可以理解为“诚信度”。个人诚信度是否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恐怕还要因人而异;而事实也表明,如果不是因为还贷违约率超过了20%这一“不诚信”的现象,银行也不会作出这种极端的举动。因此,如果以某种臆想的“最好的诚信”来抵制银行自主的市场选择,就有些感情用事了。

  其次需要探讨的是,如何健全诚信体系、提高个人诚信程度的问题。为何大学生还贷违约率会超过20%,除去确实经济困难原因外,我想大多是“钻空子”的心理使然。而之所以有空子可钻,一是有些学生本身的诚信道德观念薄弱,第二就是现存的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大学生的信用制度确实有漏洞———并且从根本上说,可能正是后者的漏洞,使有些大学生人性的弱点得到“施展”的空间。以前儒家提倡“导之以礼,齐之以德”,反对“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而现在看来,在大学生诚信问题上,倒是到了多提倡“导之以政”的时候了。(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