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戚发轫:实现中国的飞天梦需要一种“航天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11: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9日电1955年,钱学森先生曾经给不过20来岁的戚发轫上过导弹概论的课。戚发轫当时不明白“他这么大一个科学家为什么给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上课?”

  后来戚发轫自己想通了,“他就是从事业出发”,就是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在日前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专访时,如今已经成为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谈及此事时说:“现在思想解放了,价值观都有了改变,但我们还是需要建立一种民族的精神,不管是艰苦的时候,或者条件好的时候都一样。这是一种精神力量。中国建国以后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更应该提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神支柱,我看是不行的。”

  戚发轫并不是带着纯粹怀旧和浪漫的情怀,来谈一个“虚无缥渺”的“形而上”的东西。他体会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和空军,国家会被人欺负,因此在报考大学时,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填的都是航空专业。而即使是在许多知识分子受重创,甚至感到幻灭的文革期间,他体验到的,仍是这股精神力量的召唤。

  1992年,中国准备发展载人航天时,戚发轫已经59岁。这个年纪要从卫星设计转向飞船设计,是个巨大的挑战。而且“1992年中国的科研形势并不好,待遇也很低。当时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航天队伍面对流失人才,人往外企、民营企业去。但是,本着同样的精神,他接下了任务,戚发轫说是“我们这些老头带着一帮年轻人,搞了十几年”。结果神舟系列从无人飞船到去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近乎完美的成绩,终于把中国送入了世界拥有载人航天技术国家之列。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他并不期望他们像自己一代那样,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工作,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希望中国的航天事业能留住人才,而这些人不仅要有知识,还有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能力不比我们差,但奉献精神,和我们这一代还是有差别。我们留住人,一是靠事业,让他们觉得‘我想干一件事’,待遇当然不能太差,但为了干这件事,他可以说愿意‘少要’,不是‘不要’。再有就是集体的感情。很多事情,不是用钱就能买的,也不是待遇就能解决的。”戚发轫最后说。(李慧玲)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