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链接产业链———山西芦笋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04:40 山西日报

  编者按:农业增效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则是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核心。相比于我省传统产业,特色产业芦笋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中走先一步,棋高一招。靠公司带动群体规模链接打造基地拳头;靠龙头引动企业个体链接打造加工拳头;靠协会推动中介服务链接打造流通拳头;靠政府牵头,形成基地、企业、流通链接,从而三拳合力出击,叫板国际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芦笋看中国,中国芦笋看山西”产业强势。

  这是一种农产品,这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雄踞我省,拥有有形资产6亿元,从业人员35万人,这项农业特色产业创汇总额突破2亿美元,累计为农民增收6亿元,已成为我省参与国际市场的排头产业。它,就是芦笋。

  4月,河东“铁牛”守望的黄河滩,别是一番模样。滩涂一望无际,笋埂舒展延伸,阳光下,提篮采收的笋农构成流动的风景。地头有接笋的“小四轮”,村头有收笋的收购点,加工企业流水线外,一字排开的集装箱货车,正等着芦笋装箱,奔赴外运港口……“地头规模链接打造基地拳头;龙头企业链接打造加工拳头;中介服务链接打造流通拳头;政府牵头,形成基地、企业、流通链接,三拳合力出击。链接产业链,正是山西芦笋产业化经营之路。”省农业产业化开发服务中心主任、省芦笋协会会长唐亚平告诉记者。

  地头:公司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群体规模显效

  15年前,几个敢于“吃螃蟹”的永济农民或许想不到:15年后,由他们在自家地块上大胆引种的芦笋已经在适种的我省黄河及汾河流域开花结果,目前已建成南部以永济为中心,中北部含平遥、忻州等市地,年采收面积达14万亩的全国最大芦笋生产基地。正是这样的基地,支撑着世界芦笋贸易总量的40%。

  据了解,芦笋引种的前两年,我省芦笋种植户仅有千余户,分布在永济蒲州镇5个村的黄河滩涂上,年产量仅300多吨,而此时的芦笋加工企业只有1个,加工能力不足500吨。到2000年底,全省芦笋种植户近万户,而黄河滩上规模在500亩以上的芦笋种植大户却没有露头。不识市场“晴雨”的笋农,又尝到了“卖难”的苦头。

  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对接加工企业流水线?市场需求导引规模种植。山西芦笋的做法是:让群体规模形成基地拳头,使基地优势成为产业优势。

  2002年,我省首家芦笋基地公司———晋农芦笋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在永济市成立。公司吸纳多方股本,并争取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以400元/亩价格,从近500农户手里反租倒包黄河滩涂近2000亩,并对当地农民实行劳务返包。同年底,河津通和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地返租土地3000余亩,作为企业的芦笋生产基地。不同地域的两个公司利用同样的基地优势,实行新技术、新品种、生物农药、土壤残留降解及管理模式的强力辐射,产地芦笋的产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依赖于基地的辐射效应,我省连续两年芦笋种植面积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递增。

  龙头:订单连企业,企业强基地,外向拉动提升

  短短十几年间,山西芦笋何以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省政协委员、农业厅外事处副处长冉丽萍一语中的:“订单是国际订单,企业是外来企业,山西芦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外向拉动提升是关键所在。”

  的确,2000年前,在我省已落地十几个年头的芦笋,加工企业最多时达21个,然而加工能力超千吨的企业却很鲜见。没有市场份额,盲目生产,盲目加工,使这个特色产业濒临绝境。而近3年间,由于中粮大宝、厦门国贸、深圳外贸、福建紫山等国内知名芦笋加工企业及食品贸易公司介入山西芦笋,不仅带来大量投资,网络健全的市场资讯,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最为关键的是带来芦笋市场份额———国际订单,从而迅速形成规模效益,而我省原有的一些加工企业自身实力弱,管理水平低,或被淘汰出局,或被大企业收编麾下,雄霸世界芦笋业的龙头企业崛起。

  据了解,2004年,我省拥有11家芦笋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均在5000吨/年以上,多为国际芦笋市场有实力的老牌企业和新秀。年消化芦笋约6万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4000万元,拥有国际食品生产及贸易多项资质认证的“中粮大宝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

  基地规模生产形成龙头规模加工,从而带来产业规模效益。据统计,我省大宗创汇农产品中,传统玉米产业老大,新兴芦笋产业老二。种植面积为17万亩的芦笋,构成了7.56亿元的农业年产值,提供劳务收益2.1亿元以上。

  拳头:流通强整合,协会巧介入,打造竞争强势

  基地规模扩张之初,原料商贩及加工企业竞相压价,而千家万户的笋农又无法实现价格相对统一,每公斤芦笋最低时只卖到1元钱。另一方面,加工企业为争夺原料,相互侵轧,2000年入晋的一家西班牙公司,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开出超过平均价4倍的价格,争夺原料市场,当年就有多家企业被挤垮。国际芦笋客商也乘虚而入,订单价格大打折扣。

  价格不稳,伤农,伤企,伤产业。为确保当地笋农与企业利益少受侵害,1999年,永济市政府曾倡导成立“芦笋生产一体化联合会”。一方面,以大村牵头,区域联合,形成28个“合作社”,另一方面,所有加工企业形成统一的“联合会”,力求以“合作社”与“联合会”链接基地与龙头,实现原料的基本定向与定量。然而,由于笋农长期分散经营、对市场不了解,加之企业实力相当、群龙无首等等因素,一体化生产承诺形同虚设,“合作社”、“联合会”不久双双夭折。

  按照产业分工,形成产业组织。没有组织,产业不可能良性发展。实现规模生产,靠政府行为又找不到答案,实践证明,只有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构建起的利益机制,才是芦笋产业最牢固的纽带。

  中粮大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维德对记者说,无序竞争是产业发展致命弱点,坑农就是害己。笋农群体要有一体化意识,而企业个体必须兼顾群体利益,这样才能“双赢”。为打击中间盘剥,中粮大宝食品有限公司在原料地选定80户农民经纪人,收购数量、让利幅度以合同形式加以固定,并定期以电话、传单的形式与农民进行信息交流。

  诚信经营得到笋农支持,实力说话逐渐形成龙头核心。就在发稿前记者得知:由“中粮大宝”牵头成立的永济芦笋加工企业联合会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我省芦笋龙头企业由分散经营走向自愿统一联合。

  以基地为代表的“地头拳头”与以联合会为代表的“龙头拳头”形成,使笋农及企业利益有了各自的代言人。然而,利益再分配是市场竞争永恒的话题。据悉,省芦笋协会正在积极筹措以实体公司介入流通领域,在芦笋包装、贮存、保鲜等流通环节,调剂供求,从而链接原料供给与加工环节并形成新的利益制衡。

  牵头:政府重服务,示范出规程,构建发展平台

  在地头采收芦笋的西厢村农民秦小莲对记者说:“芦笋是全家致富的指望,赔不起。咋能避免“垃圾种子”?种多少?咋操作?现在最盼专家指导,盼技术培训,最怕这条挣外国人钱的路给堵了。”危机感不仅来自黄土地上的农民。

  “山西芦笋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永济芦笋协会秘书长武自更,拿出国家质监总局转发的欧盟3年共16次令,忧心忡忡地说,欧盟就“动植物产品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构建的“绿色壁垒”,基本上对山西芦笋形成“封堵”之势。而去年新增的验证土壤残留等“绿色包装”条款,使山西芦笋雪上加霜。

  据悉,农残降解技术已经在我国研究成功,经少量试用的黄河滩土地修复成功,山西芦笋产业破“绿壁”并非无药可施。然而土地修复需要投入,监测设备需要投入,企业拿不出来,笋农更何以堪?谁来挽救山西芦笋产业?答案只有一个:政府牵头。目前,省产业化办公室已出台了《加快全省芦笋产业发展的意见》,有关芦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本地化事宜,政府有关部门正全力推进,技术监督部门也加紧实施对基地定向、定时监测,由省芦笋产业协会与林业厅种苗站股份制经营的芦笋种子基地已经启动。

  作为农业创汇产业大户,山西芦笋如果能为破“绿壁”争取到更多政府投入,那么,在市场竞争中,艰难链接起来的芦笋产业链条将渐趋牢固,山西芦笋产业将面临更大的生长空间。打造新的芦笋航母,以全新的姿态叫板国际市场,这是山西芦笋的出路,也是一条大路。

  本报记者郭兆平

  (山西日报)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联系方式 帮助信息 网站律师

  晋ICP证010003号繁简通软件由北京东方之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