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大哲学系:走过九十年(视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05:3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刘菲
  哲学作为人类追求智慧的象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形态曾经发生过很多次改变,但是追求智慧的本质却从未改变过。

  巨星光耀哲学系

  5月7日,在鸟语花香的燕园,北京大学哲学系迎来了建系90周年的喜庆日子。在上个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哲学的开端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创立几乎同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大哲学系的历史就是中国现代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在它的任教者中有蔡元培、杨昌济、马叙伦、熊十力、章士钊、胡适、蒋梦麟、邓以蜇、张岱年、汤用彤、梁漱溟、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学习者中有谭平山、许德珩、邓中夏、顾颉刚、杨晦、潘菽、张国焘、朱自清、王昆仑、范长江、胡绳……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任继愈先生于1934年进入北大哲学系,他在哲学系90周年华诞庆典上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哲学的指引是不会有远见的。90年来,北大哲学系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保持了民主科学的精神和治学严谨的态度,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加以综合创新,为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支柱。

  弘扬中国文化的“个性”

  在倡导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今天,仍耕耘于哲学研究、教学一线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美学教研室叶朗教授说,中国不仅要努力成为经济强国,还要努力成为文化强国。我们在积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要努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要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个性”。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个性”,这个民族在世界上也就没有了立足点。从这个角度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社会加强哲学和人文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它不仅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有重要作用。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的教育,而且要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要重视人文教养。国家的决策,不仅需要技术咨询、技术设计、技术论证,也需要人文咨询、人文设计、人文论证。从这个角度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这一现实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丰子义教授认为,哲学要回归生活。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总是与社会生活处于一种互动过程。哲学要得到真正的繁荣,必须深深扎根于现实,哲学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介入生活本身。哲学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特性,并不意味着哲学可以脱离社会现实。但哲学应当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即要对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给予一定的哲学阐释,并通过提出新的理念来引导社会发展,引导人们加深对时代精神和生活意义的理解,从而在全社会塑造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

  尊重哲学家的孤独

  中国哲学教研室陈来教授指出,要发扬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历史上的中国哲学是一种密切关联人、人的生活的哲学,强调哲学干预生活、影响生活、塑造人、改变人、注重人的生存意义和精神境界,特别是儒家哲学,一贯重视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为中心,以人的道德修身为中心,以追求人的人格完满和社会和谐为哲学的目标。哲学的从业人员不能丧失对生活世界的基本关注,不应遗忘哲学应有的实践品质。

  外国哲学教研室的靳希平教授提出,应尊重哲学家的孤独。他说,哲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它同当时的生活方式之间经常有一种张力,这就是哲学的批判精神。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保持哲学的批判精神,社会就要尊重哲学家们的孤独,保护他们的孤独。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国的哲学家们决心用反映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哲学,来铸造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5月11日 第二版)
  1918年6月北大哲学门毕业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蔡元培,第六人陈独秀,第四人马叙伦,第七人梁漱溟,第二排左起第四人冯友兰。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车臣发生爆炸总统遇难
中国工程师在巴遇难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北京安徽发现非典病例
赵忠祥被告上法庭
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国奥 冠军杯 NBA 国足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