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石宕与云骨的故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05:4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维友
吼山的奇石与桃花
  绍兴是水乡泽国,却并不仅仅有水和泽,不是说稽山鉴水吗?可见稽山才是鉴水的依靠。

  会稽山雄耸越中,其山郁郁葱葱,宕宕嵬嵬,若骞若奔,若阖若开,或断或连,或昂或低,虎卧龟蹉,龙蟠雁徊,舒为屏障,峙为楼台。

  就在这山上山下,绍兴人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色彩斑斓的历史故事啊?

  绍兴人精明强悍、坚韧不拔,绍兴人有了这种精神,便有了大禹治水、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不惜重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故事,便有了筑长堤围鉴湖的壮举,自然也就有了让石头活起来的杰作。

  在绍兴,满眼都是石洞、石桥、石坊、石亭、石碑、石路、石阶、石柱、石栏、石墙……绍兴的石头是有灵魂的。绍兴的石文化精绝天下。

  绍兴域内的吼山、柯岩、东湖的石宕、云骨,就是这种灵魂之石的代表作。

  石宕壁立嵬然一如百丈悬崖。踞顶竦立不敢下瞰;仰头未知其高;宕中贮水,更不知水深几许。宕壁竭尽了峭陡的刚势,无弧、无曲笔,但也绝非仅仅是一泻到底那般流畅,总体的悬直中却是暗布万千凿痕,起皱起趋,坚劲无可企及。鬼斧神工未必有这分能耐,大罗仙的一掌能劈出这等宕来?那是古越先民的杰作,花了上千年子孙迭替的工夫,一凿凿冷静地凿出来的。这“凿”活儿人称“揭石板”,干这活儿的称为“石宕工”。十七八岁的“石宕工”日日在宕下吞吸石粉,待到变成二十七八的汉子,已是力不可支,只得退在一边呆看他的替手是如何将大锤继续举过头顶。

  “石宕工”手中凿出的青条石,铺出纤桥,垒凿石道,竖起一座岿然的绍兴古城。

  岁月流逝。石宕渐渐地老了,积水成潭,成渊。崖腰间偷生出孤树。荒草掩了乱石,连凿痕也让风雨锈蚀得黝然沉黯了。当年遗弃的秃凿已无处可寻了,惟有绕石一周那许多古老的石棺,沉寂了几个世纪却还是醒着,还记得一凿下去必会迸溅出十八朵火花。

  东湖,就是这种石宕的典范。这湖位于绍兴城东6公里处的绕门山,这里原先只是一座青石山,2000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在这里供草喂马。到了汉代“石宕工”开始了在这里揭石板的生计,经一代又一代石宕工的凿穿斧削,这绕门山便被削去一半,只留下了高达五十余米的悬岩峭壁和变化万状的岩面。到此石宕工们还不肯罢手,又抡起钢凿再往下凿,一凿又凿到地下二十多米深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长约200米,宽也有80米的似乎深不可测的石宕。这石宕一直就这么荒废着。直到清末,绍兴有位名叫陶濬宣的书法大师,他以美术家兼园林艺术家的眼光对绕门山的石宕一打量,便觉得这里大有变腐朽为神奇的希望。于是他筹得银元八千,开始点化这里的残山剩水,拓宽水域,并围以堤。堤高一丈,长二百丈,堤上全部砌以围墙,使绕门山石宕成了一座封闭的园林,接着又因势敷设,随形裁割,并在湖面上建造了两座富有艺术感的石桥:“秦桥”和“霞川桥”。将水深宕奇、湖洞相连的湖面,分成了东、中、西三大片。每片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而又各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于是,绕门山的石宕终于成为东湖,并有了山水大盆景的比喻,成为越州的一处胜境,还敢和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平起平坐,号称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

  自然,东湖之美也不是玄夸的,“凿石出奇文,满壁藤罗存马迹;自天倚长剑,田山风雨作龙吟。”东湖的景色看似自然形成,实际上全是人工造就的。欣赏风景一般是用眼睛看,但东湖的设计者却偏要你听景、想景、用鼻子闻景。位于陶公洞口的听湫亭建于清末,1979年重修。立在亭内能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的水珠入潭声。霞川桥旁的饮渌亭是要你闭目想景、品景。秦桥南端的香积亭是要你使用鼻子闻景,因为那里有四季花香。东湖最为壮观的当数“仙桃洞”和“陶公洞”。仙桃洞,桃形石门半露水面,洞口有一对联:“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传说古时有一仙人在此栽种过仙桃树,树每3000年才开一次花,吃得此桃便可长生,洞右上方的那一靠背石椅,曾是仙人品桃之处。此虽神话,却有情趣。陶公洞,据说当年陶濬宣为纪念他的先祖陶渊明而命此名。洞为竖井式,高50余米,三面石宕壁浑圆如削,仅一口朝北,而且洞口狭窄,一叶扁舟,欸乃入洞。越是往前,漏光处就越窄,终于只剩洞顶的小蓝天,洞穴曲折而多变,湖水深黛而清冷。洞内崖壁上镌有诗人郭沫若游东湖时留下的诗篇:“箬(见下图)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生动地概括了陶公洞的奇景。东湖如此奇美,自然成了名士雅集之地,这里曾设东湖书院又设东湖通艺学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书法家周文郁、诗人刘大白、爱国将领陈仪都发蒙于此。光复会志士陶成章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成仁后他的忠魂又回到族叔陶濬宣创办的通艺学堂。1914年人们将学堂的玻璃厅辟为陶成章烈士祠,定名陶社。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亲临此地致祭,如今堂内还挂有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5月11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车臣发生爆炸总统遇难
中国工程师在巴遇难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北京安徽发现非典病例
赵忠祥被告上法庭
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国奥 冠军杯 NBA 国足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