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克姆海滩又见华人拾贝者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06:1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本报记者 施晓慧 据5月3日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2日早上7时30分,多数当地人还沉睡在梦中时,数辆小巴士悄然驶到英国西北部的莫克姆海湾。从车上陆续走下一群中国人,大约有180来人,他们手上拿着拾贝的工具。此时潮水刚刚退去,这些人迅速分成了6个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就在今年2月5日,一批中国拾贝者在莫克姆湾突遇涨潮,多人死亡,警方后来一共找到20具尸体。如今,仅仅3个月后,莫克姆海湾又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2日中午11时左右,拾贝者们开始冲洗海贝并把它们分成堆。潮水慢慢地涨上来,1个小时后,拾贝者被“把头”叫回到海岸边准备离开,而他们一上午的收获则被装进卡车里。下午1时30分左右,当地的英国买主开着车来到附近的交货点收货,随后装车驶往西班牙。 据一名姓卢的拾贝者讲,拾贝者每人每天最多能捡3袋海贝。“把头”付给工人们每袋10英镑,而英国买主则以每袋12.5英镑的价格从“把头”手中买下海贝。工人们每人每天最多可获得30英镑的报酬,而“把头”每周则能获利600英镑。 无奈重回莫克姆 这些中国人为何不接受上次莫克姆事件的教训,再次回到海滩拾贝呢?他们为何非要在英国受这份苦而不回国呢? 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程刚在福建进行过采访,了解到在福建的一些侨乡,如福清、长乐、连江、平潭等地,出国谋发展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传统。大部分当地的年轻人都会想方设法,到国外打工挣钱。他们为了出国通常都要借不少钱,按目前的行情,去英国大致要人民币20多万元。如果他们到国外挣不到钱,他们是没法回来的。由于这些出国的人在语言、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上,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像拾贝这样简单又收入不菲的工作就成为他们的首选。在当地人看来,虽然拾贝有一定危险,但是为了谋生求发展,冒这个险也是必要的。 黑心老板趁机克扣 近来,由于英国严厉打击非法移民,使许多中国餐馆的老板连有合法身份的中国人都不敢收留,还有些老板趁这个机会不给打工者工资就把他们赶走了。很多非法移民已经无路可走,惟有重操旧业。许多人从伦敦、伯明翰等大城市跑到英国的西北部,来到海滩拾贝。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老拾贝人”,非常清楚这个活儿的艰难和工作环境的危险。但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其他选择,就像那位姓卢的拾贝人说的:“这是生存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拾贝人被招回莫克姆,仅仅就凭“把头”的一个电话。据说,从2月份的那次悲剧发生后不久,“把头”们就开始积极准备“复工”。目前,这些人分别为6个“把头”干活,每个“把头”管理着30至35名工人,为他们提供食宿。拾贝者一般要连续工作14天,然后根据潮水的涨落情况休息一到两天。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把头”雇厨师每天为这些工人做两餐简单的饭菜,但要向每人收取1英镑的伙食费。 记者在伦敦的唐人街采访了从福建来的王先生。据他介绍,在莫克姆事件后,目前仍然留在英国的中国人大多有合法身份。但是,这些人中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懂英文,也没有什么别的工作技能。相比其他工作而言,拾贝的工作更简单,只需要付出体力劳动,而不需语言和其他技能。另外,虽然活儿比较苦,但工资较高,有时一周可挣300英镑。因此,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为了能给家里多寄钱,很多人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5月12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