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写美丽——景德镇城市规划掠影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3日02:49 大江网-江西日报 |
最近来到景德镇的人都会发现:低矮简陋的房屋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楼;狭窄不平的道路不见了,重塑一新的是整洁宽敞的大道;普通单调的路灯没有了,全部换上的是独具特色的瓷灯瓷柱;还有那美丽的广场、漂亮的街心花园、生机盎然的行道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2003年全省各设区市环境卫生综合质量评比,景德镇市位列第一,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过去,景德镇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脏、乱、差。3年前,一位境外客商看到满城矗立的烟囱后不假思索地取消了在景投资的打算。此事,激发了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快速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旅游都市的构想,下定决心让这座城市三年大变样。 对人民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这是景德镇决策者们对城市规划的鲜明态度。于是,该市坚持集思广益,既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论证意见,又广泛征求市民的建议要求,尽可能多地集中大家的智慧,为瓷都人民规划出一个美丽的家园。 去年6月,市里将36项市政工程公开展示一个月,设计方案和规划设想统统公之于众,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参与,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看规划、想规划、议规划”的热潮。 一位市民建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不能只限于主要街道,也要规划公交车通到那些人口密集的小街里去; 一个技术员献策,要改变城市水沟的状况,必须加大排水设施的治理,让雨水与污水的排放较好地分开来; 一名陶瓷艺术家郑重建议,作为拥有灿烂辉煌陶瓷文化、历代瓷艺名人荟萃的景德镇,市区道路的命名要体现这一特色。 城市规划局负责同志和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市民参加规划咨询的超过5万人次,提交了近3万条书面意见和建议,不少人还多次到市有关部门面对面地为“规划”奉献“爱我瓷都”的火热之心。 通过展示,不断咨询,反复修改,多次论证评审,规划充分体现出了“山水、园林、生态、文化”的理念,例如“十大标志性公共建筑”之中的: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瓷之源”,表明景德镇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展示陶瓷的原始三要素:泥土、水和火,使人感悟“水土宜陶”的道理,理解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景瓷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景德镇人民大会堂———宛如一个陶瓷器皿躺在大地上,成为瓷都的象征;配合昌江以西建筑侧面的波浪形线条,好似一条大船,运载着精美的瓷器,将我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瓷都文化活动中心———建筑与环境共存,形式与意义共生,结构与功能共建,几何形广场和绿地,既烘托了文化建筑的纯净典雅,又增加了室外广场的可识别性,也蕴藏了“现代文化生活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的涵义; 景德镇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根据基地“临水、依山”的空间结构关系,强调建筑空间的不间断联系的形成,使这些空间成为校园文化中多种文化内容、文化方式交流与碰撞的场所,为整个校园带来新的生机; 景德镇紫晶宾馆———将自然地景作为建筑的原型,模拟山石的自然形态,使建筑仿佛从山地中长出来一般,建筑与环境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赋予建筑物独特的场所特征与个性。 去年以来,该市着眼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按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实施规划,形成了文博区、现代区、生态区的“一市三区”新格局,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座21世纪最适合人居的生态文化名城。其中在城市形态上,将构建“一心、一城、四翼”的格局,以昌南大道为城市中心,以龙珠阁为中心老城区,以东城区、西南城区、西北城区、浮梁城区为四翼,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城在山中、水在城里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特别是对城市中心区、商业区、生活区、文化区、广场园林等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精心设计、精心塑造,以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逐步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 2004年是景德镇置镇千年。在这个喜庆之年里,该市加大力度实施了里弄改造、一江两岸改造和中华北路延伸工程建设。同时,已向省政府申报了省级园林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该市仍在不断地美化和完善自己。人们相信,在不久的日子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变得更加璀璨夺目。(见习记者邱西颖 本报记者刘德灿 ) (大江网-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