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执政为民要求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3日06: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艾文礼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把这一根本要求变为生动实践,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 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强化为民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为民”作为全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以贯之地为人民谋取福祉,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我们党执政是代表人民执政,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民”。实践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为“公”还是为“私”,为“民”还是为“己”,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所在。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强调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 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怀爱民之心。人心换人心,感情换感情。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只有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爱戴;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只有深怀爱民之心,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才能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服好务。因此,执政为民首先要爱民。如果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党的优秀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为我们树立了爱民榜样。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证明了只要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常言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努力做到亲民爱民,感情上贴近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恪守为民之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权力和责任不可分割,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坚持执政为民,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恪守为民之责,权为民所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权力并不是哪个人的恩赐,而是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给的。这就告诉我们,掌权必须为民所掌,用权必须为民所用。权力是把“双刃剑”,有人能酿成“美酒”,有人则可能搞成“毒药”。权为民所用,就能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反之,权为己所用,权力就会变成祸害。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地为民尽责,运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谋利益,而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追求个人名利的工具。要立志干大事,不能立志做大官,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为民谋利上来。 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善谋富民之策。坚持执政为民,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还要具备相应的执政本领,提高为民的能力。对于地方的领导干部来说,特别需要提高三种本领。一是“结合”的本领。在谋划思路、作出决策、推动工作时,坚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领导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通过搞好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二是学习的本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善于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只有善于学习,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要善于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以致用中提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三是抓落实的本领。愿不愿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同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关系密切。领导干部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严、细、深、实、快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既要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胆略和气魄,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断提高抓落实的水平,切实抓出成效。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13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