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教育实验:塑造理想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3日06:56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顾春

  “人的教育”缺失危害大

  记者:此前,从中学生弑母到马加爵案,一系列青少年暴力事件屡屡发生,使得人们开始从根本上反思现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体制中,是否缺失了根本的一块内容,就是人的教育?

  朱永新:是的。整个教育本应有的精神,应该是使人类更有尊严,走向崇高。其实前人也提过,但慢慢被淡忘了。现在重提,就是为了唤醒这些教育应该做的最基础的事情,包括读书、反思、人文、沟通、交往———而不是考试。

  记者:人文教育的缺失,将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朱永新:对。这危害就像片面追求GDP一样。现在我们已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扭转片面追求经济的行为;同样,教育片面求分,不考虑人的协调发展,也会带来社会畸形。发展经济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教育也不应该以破坏人格、精神为代价,个人更容不得这样的实验和摧残。

  记者:要弥补这种缺失,也需要教师的素质与配合。

  朱永新:是的。新教育实验在网络上的平台,已经培养出大批优秀教师。许多教师以前并没有方向和目标,庸庸碌碌,无大作为。但是,一旦他们的热情被燃起,就会焕发出精神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学生。

  重拾人文教鞭

  记者:对新教育实验,是否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它不适合当下的大教育环境?

  朱永新:有。在当下,应试教育还是教育大前提,因此有人对新教育实验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一种理想,与现实脱节。这其实恰好说明了新教育实验的重要性。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没有人谈理想,但事实上,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

  记者:新教育实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理想的塑造吗?

  朱永新:应该说,新教育实验选择了从文化层面、心理层面来切入,着重培养两方面,一是文化自觉,即人文塑造;二是自信培养,让个性焕发,目的是消除文化与人之间的隔阂,能让学生一生而非一时得益。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为学生的整个人生打下精神底座。

  记者:在具体的做法上,怎么来体现这种培养?

  朱永新:做法有6个方面。首先是读书。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过去的教育很少将读书的重要性上升到这个高度。现在我们提出,老师和孩子一起,用6年时间读100本推荐的书。

  第二是师生共写随笔,目的是促进反思。现在,有许多老师课后不重视总结,而养成每日总结的习惯,对培养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力都有好处,更能培养好的思考习惯,改变个人的生活态度。

  第三叫聆听窗外声音。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关门教育,老师人生阅历缺乏,就难以点燃孩子人生激情,难以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老师要关注外面世界,并请各种外来者演讲。比如,请一名清洁工人。以往谁会想到?但这样平常的工作岗位,往往才能让孩子看到真实的世界,培养多元价值观。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

  第四是“双语”教育。“双语”不是指英语,而是应用语言能力,也就是学会交际。中国重视数理能力,比如高考惟有获奥林匹克竞赛奖的理科生才能保送,这样打着“唯科学”旗,对教育的人文精神是种摧毁。学会人际交往,可以解决心理问题,中学的孩子就应该学会交流,能自如表达思想。

  第五是建数码社区。把网络建成学习化社区,学会快速获取信息,训练现代人的思维信息。

  第六是构筑理想课堂,让学生有更多参与。

  此外还有一条,“新父母学校”,让父母与孩子一起发展。在教育前期,孩子与父母一起在家的时间很长,父母懂教育、会沟通,将更利于孩子的人文培养。

  “人的教育”必将受重视

  记者:毕竟,高考在目前还是一条无法逾越的线。新教育实验,对学生的成绩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朱永新: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是有帮助的。把人的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唤醒个人好的精神状态;人生态度更自信,能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通过反思、写心得故事,促进学生改善思考方法,这些对成绩都有明显帮助。对人的培养,将越来越受重视。

  记者:新教育实验在实施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阻力?

  朱永新:最主要的困难,是很多校长还是心有余悸,迫于应试压力,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不敢放开手脚,全心投入;还有,许多教师负荷重,应付高考指挥棒已经压力很大,进行新教育实验,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老师接受新教育实验后,能把教学从过去的被动消极变为积极主动,给孩子更多爱,这能让孩子进步。在教育上,情商远比智商重要。

  记者:这样一项实验,最后能否演变成教育的主流?

  朱永新:现在它还是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前进。如果有政府力量的推动,比如在张家港,已经大面积铺开,这将促使新教育成为主流。如果靠自身力量,也在前行。我想,起码可以说,新教育方兴未艾,必将成为教育的重要潮流。一场名叫“新教育实验”的运动,正在走入大众视野。这场由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倡导、民间力量发起、来自全国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参与的活动,力图建立一种令学生和谐发展、注重人性培育的新教育模式,而非当下考分惟大的应试教育

  《华东新闻》 (2004年05月13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