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信息,掀起盖头来(特别报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02:14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谢卫群
凌云街道的志愿者为居民提供信息指导服务。
  吴志荣摄

  自5月1日起,《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实施。除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上海还通过网站、电话、社区受理点等多种渠道,方便广大市民了解政府信息。近日,记者下社区、进政府部门采访,亲身感受信息公开后的细微变化

  基层社区:

  “想查住地规划,原来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现在政府信息公开了,在受理点就好问了”

  5月11日,初夏的上海气温一下跳到了31摄氏度,太阳下热烘烘的。记者走进徐汇区档案局,一下子感觉舒适起来。大厅一侧摆放着6台电脑,中间是4张桌椅,上面还插着笔,放着徐汇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墙角则摆放着纯净水。

  “刚刚开几天,市民便以‘海陆空’的方式来到这里。”谈到信息公开后的变化,管理员吴劼感叹。为更好地方便群众,徐汇区设立了一个集中受理点和15个公共受理点。区档案局由于地理位置在市中心,被定为集中受理点和公共受理点。

  “5月8日一上班,就有23人来查询。其中依申请公开的有3人。”该局副局长王明水介绍。依据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信息公开分为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公开三个层次。“依申请公开可以到有关部门,也可以到集中受理点来办理。”

  那天,有个叫顾佩华的市民要求查《房屋租赁管理条例》。她手里已有一个文本,可是不放心,非要查一查,核对一下。受理点的志愿者为她打开网页,找到了这一条例,她一一对照,发现完全一样,放心地走了。

  第二天,市民常喜宁来到受理点,要求查阅天平路、广元路的规划。工作人员迅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得到肯定的答复:这个区域最近没有规划。他高兴地说:“想查住地规划,原来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现在政府信息公开了,在受理点就好问了。”还有一个市民,要求查阅长桥地区的城建规划,看自己的住地是否会有变化。工作人员在有关目录中没有找到,建议他依申请公开办理,同时马上与建委联系,并把申请通过传真转达过去,建委工作人员立即查阅,发现它是属于部分公开的信息,于是当场回告,在规定的时间里一定给予答复。

  徐汇区信息委副主任李经中介绍说:“设置集中受理点,主要的考虑是方便市民,避免来回奔波于各个部门,只要到这个地方,就可以找到任何部门的信息。”为此,档案局配置了打印机、传真机、光盘刻录机。如果需要,查阅的市民还可以当场获得有关信息的或电子版。

  与档案局不同,凌云街道的公共受理点设在乐帮服务中心。在社区里,居民可以在家门口找到所有政府信息。“服务中心有包括劳动保障等政策内容,还有法律援助服务,来的居民很多,所以我们有意把受理点放在居民区。”凌云街道办事处主任吴志荣说。

  服务中心大厅正中间摆放着3台电脑,有志愿者为大家服务。临近中午,陆陆续续有居民来上网。曾雁穿着睡衣坐在电脑前,正在查看有关牙科的医院信息。“想去看牙科,又不知道哪些医院好,现在可以上网了,就来查查看。”记者问:“没有信息公开受理点,你怎么找医院呢?”“只好找朋友问,打电话问!”她很真诚地回答。看来,不只是曾雁,所有居民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而少麻烦朋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汇区每个受理点,每天都有2到4名信息公开志愿服务者为市民服务。徐汇区的信息公开工作启动较早较快,并从参加“上海百万家庭网上行”的结业者中,挑选了300人担任志愿者,帮助那些想上网又不会上网的市民。

  杨莲娣披挂着红绶带,上面是一行黄色的字:徐汇区政府信息公开志愿者。看上去头发花白的她,显得特精神。她是退休教师,已经61岁。“一个星期来半天,解解厌气,还可以帮助他人,蛮好!”与她一同值班的叫王豪杰,是汇站居委会工作人员。“信息公开对弱势群体很有帮助。原来政府里面有个熟悉人是很体面的事,现在不同了,原来不知道的,都可以看到了。”王豪杰说,“除了半天的志愿服务,还常常对居民讲,有事到居委来查,到区里查,如果没有电脑还可以到受理点来查。”俨然,她从志愿者变成了宣传员。

  政府网站:

  市长提议做广告,网站成了没有围墙、24小时不关门的政府

  与孙松涛接通电话,明显感到了他的疲惫。为保证中国上海门户网站5月1日正式改版成功,作为负责人,他和他的同事连续干了20个通宵。为把政府信息及时上网,他们与市政府办公厅保持密切联系,忙得像个陀螺,停不下来。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是上海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推动这一工作,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亲自关心,明确指出,网站要始终坚持以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以发布政府信息、提供便民服务和拓展网上办事为主要内容。

  改版后的“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增加了信息公开板块,并着力体现“透明”和“亲民”特色:“信息公开”板块,基本涵盖了政府公开的所有信息,并做到第一时间发布市委重大决策和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权威信息;“网上办事”,主要为市民、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办事指南、网上事务受理与办理、办事状态查询等一体化服务;“便民服务”,提供与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和实用信息查询;“互动平台”包含市长信箱、民意调查、百姓评议、在线咨询与投诉等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此外,增加了市政府及各部门领导接待日的预告、城市生活设施查询等内容。

  5月8日,很多人休完长假第一天上班,从上海的主要纸质媒体上看到了中国上海网的广告。政府网站做广告,这在国内还属罕见。据说,这个广告还是由韩正市长提议的。他指出,政府办网站是为了让市民看,让市民用,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那怎么能用好呢?政府网站也要让市民熟知。于是有了借助纸质媒体做广告的故事。

  广告的效应比预期的还好。原来页面点击率日均为16万—18万次,而5月8日、9日、10日,连续3天都突破了50万次。短短的几天时间,网上受理340项,办事状态查询142项,网上在线投诉51项,网上咨询41项,与市民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实用信息查询62项,表格下载707项(2498张),下载政府公报444条、法律法规668条、办事规程(办事指南)1258条,便民问答2452条,热门网站导航292个以及相关信息68条。从这个动态中,政府可以及时了解老百姓的关注热点。

  不只是中国上海网站,上海各部门的网站也全部改版。市民可以及时了解所需要的各类信息。5月8日,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几位教授要办理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申请,眼看着截止日期要到了,不得已,几位教授连夜到上海市科委的网站下载表格,连夜制作,一个通宵便完成了。大家感叹:现在的政府网站真的成了没有围墙、24小时不关门的政府。电话咨询:第一时间给市民提供咨询,一条热线成了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疏堵器”“你好,这里是12333中心,我是1090号,很高兴为你服务。”“我想问一下我爸爸养老金的情况,看看他的单位是否都帮他交了。”1090号迅速将电脑点击到养老金的有关条文,立即显示出所有规定。“请问他的身份证号。”对方给出了号码。1090号输进号码,页面立即显示所有信息,她回复:“已经交了73个月。”“那我爸退休后可以享受什么待遇?”“那要看他到60岁退休时是否是城保,如果是,到时要通过审核可以领取养老金,数额多少会核定;如果不是,那要交满15年才可以领取。”

  5月11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2333电话咨询中心一片繁忙,电脑上的接听状态全部为红色———接听中。1090号刚刚放下电话,又进来一个电话:“请问我要结婚了,可以休多少天婚假?”1090号马上又投入工作,点击有关规定,及时答复:“按规定女方年满23岁、男方年满25岁,就属晚婚,女方和男方各有10天婚假。”此时,墙面上的电子屏幕显示,中心这天已接听电话10151个。

  咨询中心副主任陈然告诉记者,政府信息公开后,中心的接听电话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是太大。中心是2001年上海市的实事工程,建设的目的主要是让市民快捷地、直接地、全面地、正确地掌握国家和上海市的劳动保障政策。因为许多市民不见得会上网,但绝大多数人都会使用电话,所以开设了电话咨询服务,以第一时间给市民提供咨询。“这套数据里的文件已有290万字,咨询员无须死记硬背,相关问题点击相关规定,避免了回答问题的随意性。”

  目前中心有80个咨询员,24小时、365天不间断服务,每天接听电话1万个以上,累计电话达到了300万个,为政府信息与市民直接沟通作了有益的尝试。同时,咨询中心设有英语服务,市民如果需要传真,也可以在页面上点击传真键,相关文件就传了过去。去年1月开始,咨询中心增设了信访管理系统,市民除了打电话,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反映问题。刚开始,每天收到的邮件只有30封,现在增加到了150—200封。一条热线成了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疏堵器”。

  为了适应信息公开的需要,电话咨询中心正在扩大规模,咨询员将由现在的60多人,增加到80—120人。“改造之后,市民拨打热线会更容易,了解政策也会更加方便。”陈然说。

  电话咨询的方式也越来越为各部门所利用。徐汇区信息委主任李俭介绍,他们正在建设和完善呼叫中心,将通过电话方式把政府信息一一告诉查询的市民,以建立一个与老百姓无缝隙的政府。

  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状况(链接)

  信息公开立法最早源自1966年的瑞典。当时,瑞典制定了《出版自由法》,规定公众有权申请获得官方文件。该法目前是瑞典宪法的一部分。以宪法形式直接规定信息自由权的国家,除瑞典外,还包括泰国、尼泊尔和菲律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以及一些拉美和中东欧国家。

  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法院对表达自由的解释,将信息自由解释为宪法权利的一部分。例如,日本最高法院在1969年的两个著名判例中,确认知情权是宪法所规定的表达自由的一部分;印度最高法院和韩国宪法法院也分别作出过类似的宪法判例。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个制定信息公开法的浪潮,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当代各国公法领域最具创意的一项制度。其标志是美国1966年制定的《信息自由法》。随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均于1982年制定了信息公开法。

  欧洲大多数国家目前都已制定信息公开法。在亚洲,菲律宾、泰国、韩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等也分别制定了信息公开的法律和准则。

  截至2003年6月,全球约有40多个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政府信息公开(自由)法经过200年的发展,已在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确认。联合国1946年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肯定了信息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

  《华东新闻》 (2004年05月14日 第一版)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电话咨询中心24小时提供服务。
  本报记者 周寅杰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