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坚持求真务实促进全面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05: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戴玉庆 刘泰山 韩建清

  打开广东版图,一只“雄鹰”展翅眼前。东边的汕头、潮州,西部的湛江、茂名,如鹰之两翼;广州、深圳以及东莞、中山、佛山、珠海等城市集合成鹰首。如今,“雄鹰”广东已成中国最具经济实力的省份,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9,但省内发展并不均衡: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人口和面积均占全省七成以上,GDP却不到全省总量的18%;“鹰首”珠江三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角洲地区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GDP却超过了1万亿元。这只“雄鹰”要飞得更高、更远,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

  去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要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破解发展新难题,努力实现新飞跃。经过1年实践,广东初步“破题”,科学发展观在南粤大地深入人心。

  不能只看GDP,但必须重视GDP

  20多年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块头”跃居全国第一。但广东人头脑很清醒:与发达国家比,这还是初级阶段。要继续率先发展,除了快马加鞭,别无选择。

  “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我们不能只看GDP,但必须重视GDP”,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对记者说。即便在去年抗非典的严峻形势下,广东仍然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实现经济增长13.6%的好成绩。

  面对全国万马奔腾的发展局面,广东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瞄准国内外工业先进水平,谋求产业突破与升级。一时间,海内外顶级经济学家应邀频频光顾广东,为该省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8家权威部门派出专家为广东工业全面“体检”。用张德江的话说,广东要寻找一个新“标杆”,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外脑”碰撞,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潜力。1年来,广东抓住结构调整主线,加快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汽车、石化、能源、交通等十大工程,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力争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提高工业竞争力,为发展“提速”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测算,2005年,广东汽车产量可逼近50万辆;2006年,广东炼油能力可达3000万吨、乙烯产量可达180万吨;未来几年,广东高速公路总长将达到8000公里、出省快速通道从目前的3个增加到10个。西江主干航线和珠三角航道网、沿海铁路大通道、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已列入计划。

  讲经济发展,还要讲社会进步

  去年非典突袭,给广东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更不等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必须同步。

  不久前,深圳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决定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推迟5年,并在新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增加了“公共交通分担率”、“登记失业率”等内容。这样做不单是考虑了经济实力,而且具有丰富的社会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以满足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广东启动了文化大省建设的“车轮”。一年来,中国音乐界的权威奖项———“金钟奖”永久性落户广州;粤剧艺术大剧院隆重挂牌;粤港澳三地签订文化合作协议框架;图书发行、广播电视、出版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纷纷成立。凡此种种,是广东文化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为经济发展积淀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

  广东将科教兴粤、人才培养视为文化大省建设的两大“基石”。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200多位专家应邀南下,为广东科技发展“把脉”。省内科研基地、高校和企业引进30名“两院”院士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同时,广东盯住文化教育较发达的省份,实施教育“补短”工程,终于在去年底使全省高校毛入学率追上全国平均水平。高校新校区今年9月将正式招生。全省五大高教集聚群正在崛起。

  广东去年推出十项民心工程后,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和卫生防疫体系,成为各级政府工作重点。省会广州,将投资4亿元兴建国内一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省范围内,正建立和完善疾病防控系统、传染病救治系统和信息系统;至2007年,广东可完成城乡疾病防控网络建设,筑起人民生命安全的防护“大堤”。

  扬长补短,协调发展

  广东外源型经济是“长项”,内源型经济却是“短腿”;珠三角是发达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仍处于落后状态。贯彻科学发展观,广东必须尽快摆脱“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制约,推动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内外源经济等协调发展。这也是广东几届省委、省政府的夙愿。

  广东下决心变一个“引擎”为两个“引擎”。一方面,进一步整合珠三角,把珠三角打造成“含金量”更大、竞争力更强的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两翼、山区与珠三角的经济“对接”,实现后发地区的跨越发展。

  针对珠三角经济腹地不深的局限,广东提出了“珠三角加快发展、大珠三角整合发展、泛珠三角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得到中央的支持和周边省区的热烈响应。涵盖九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计划提出半年多来,已在交通、环保、信息、科技、旅游、商贸等产业迈出了新的合作步伐。4月中旬,广东一次性与广西、湖南分别签订了486亿和358亿元的经贸合同,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针对县域经济实力较弱的现状,广东作出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随后,广东调整了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实行激励型财政机制和县级放权措施;启动“种苗工程”,公开选拔100名年轻副处级干部下放锻炼。广东还调整干部管理措施,把熟悉县域经济、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稳定在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岗位上,防止出现短期行为。

  两个“引擎”同时发力,广东经济锦上添花。去年底,广东省个体工商户达到185.5万户,民营企业数量达32.31万户,个体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40.53亿元,居全国首位。今年1季度,珠三角地区发展势头不减,山区市县经济增速名列前茅,广东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5%,创10年来新高。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由于咸潮倒灌,去年中山遭遇了水质性缺水,土地资源也很紧张。按现在开发速度计算,再过4年中山便没有发展工业的土地了。”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的话,道出了广东不少地方土地紧张、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隐患。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说明:只有调整发展思路,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义,就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广东邀请国家环保总局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和《粤港澳环境保护规划》,并将把规划变成地方法规。全省现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6座,在建的还有45座。经过综合治理,全省四大水系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耕地连续实现占补平衡。粤北山区的清远市强调,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留下绿水、青山、蓝天,留下美好家园!

  为保护资源,广东注重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广东正步入工业化中期,处于轻重工业并举、逐步向重化工业转变的阶段,同时也进入了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压力增加的阶段。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算了一笔账:“广东每增加1亿元GDP,投入不断上升:上世纪80年代,需要1.6亿元;90年代,需要2.6亿元;本世纪前3年,需要3.3亿元。高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的低效利用,还会带来污染的高排放。”

  因此,广东立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创新能力,改善投入产出效益,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去年,广东工业生产能耗水平进一步下降,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7%,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新增GDP下滑的局面开始扭转。

  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又率先迈开了步伐。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14日 第一版)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