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功守则 读《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08:56 人民网

  任海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微软这样一个十分年轻却万分成功的企业,向来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虽然曾有不少书籍对微软和比尔·盖茨的成功以及所谓的“秘密”进行过分析和介绍,但这些“墙外看戏”似的描述很难触及问题本质和原来面目,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我唯一的抱怨是:对于我,还没有人能写出一本令人满意的书。我并不喜欢现有的那些书中有关我的描述,那简直是难以置信的歪曲。更糟的是,它们没有捕捉住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和有趣的故事。例如,在那些艰难的抉择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结果,哪些是由于运气的原因,哪些又是缘于技巧?”所幸的是,《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石油工业出版社)一书,通过比尔·盖茨一些最有感受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向读者展示了微软和比尔的真实本质面貌。

  从这些平凡、普通而实际上又十分深刻的成功人生智慧宝典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成功,虽然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正如人们常说的历史是靠自己书写,命运靠自己主宰,走向成功的第一阶梯就是相信你自己!信心是一种最坚强的内在力量。它能帮助我们度过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直到最终出现胜利的曙光。信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产生良性循环,可以感染别人,可以激发别人对我们的信心,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具有强烈自信心的人,才是生活中的真正幸运者。这种自信的心理习惯,能够承受各种考验、挫折和失败,从而敢于争取最后的胜利,是一个人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力量源泉。

  比尔·盖茨曾讲,“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猛烈燃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从这场‘火灾’中抢出什么来。”不难想见,他正是抱有此种心情,在事业上不断探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IT行业的英雄;正是抱有此种心情,在事业的巅峰,他拿出大量的资金资助与贫困人群有关的事业,开始了人生另一方向的锻造……。人生短暂,转瞬即逝。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不可重复,可能引出难以抑制的消极感伤,但更应该引出或加强人生的紧迫感,抓紧时间一往无前地做有意义的事,绕开或拒绝生活中浮华、无聊的事,从而不让时光白白流逝,等生命之火将尽时,留下过多的遗憾或悲哀。一位老艺术家曾说:时间这东西是很容易骗人的,你常常觉得手里还有很多,可突然有一天发现时间却不多了,而很多事还没有干。这些人生体验与告诫,应时刻回响在我们耳畔,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乃至分分秒秒,积极奋进。

  把生命想像成一次燃烧,便可发现,有人尽可能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更亮,最后炼出熠熠生辉的东西,有人却如点不着的湿柴般在那里冒烟,最后化为随风而散的灰烬。如果我们不是绝对的虚无主义者,总该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在燃烧中炼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在这里,比尔·盖茨的一次讲话曾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和感受颇深,他说,“我最激动的一刻是有一年到印度去做慈善捐赠的时候,我在印度一个乡下看到了一些医生,他们看到我就非常兴奋地来感谢我——感谢我的理由是因为有了微软的技术,他们能够做远程治疗,能够救治很多本来救不活的病人。”比尔·盖茨说到这里时是热泪盈眶,他觉得这才证明他真的帮助世界做了一些事情。比尔·盖茨接着说:“我不能在这个时候觉得我已经把该做的都做完了,我们在前25年对世界做了一些事情,后10年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对公司还有非常大的承诺,我希望在未来10年真的能够把软件能带给人的福利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重要的倒不是说他是多么了不起的企业家,而是我们可以从他所做的慈善事业中看出来,他是要把自己的财富贡献出去。许多人对他特别敬仰也并不是因为他的技术,也不是因为他的财富,也不是他的战略商业头脑,而是说他这么成功还能如此谦虚,有这样的胸怀,对世界上用户的福利抱着热切期望,这是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今天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造就自己是每一个有远见的人最关注的事情。特别是青少年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发展更是需要格外的关注。本书在一定意义上为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比较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很可能从本书中获得越多,也就能从人生的成功道路上获得越多。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