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社村:书香飘溢80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09:22 南方日报

  从南宋立村以来先后出了11个进士、举人,29个秀才……

  南社村:书香飘溢800年

  结束语

  “文化东莞·民间采风”系列报道到今天告一段落了。说来惭愧,走了大半个月,记者只不过走了东莞1/5的乡镇。其实,作为岭南古邑,东莞的文化版图沉淀了很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岭南文明,其品格和内涵非数篇文章所能概括。但是,我们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从中看看寂静而庄严的莞邑文明,不管看多看少,总是一种美的享受,总会有所收获。

  “文化东莞·民间采风”系列报道之六

  南社村是一处在地图上极易被人忽略、遍寻不着的地方。她几百年来一直静得出奇,好像是一位娴雅的女子,有人对她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她才报以浅浅的微笑。

  客观来讲,东莞市外知道南社村的人并不多,但不得不承认,人们一旦进入古村,就很容易被她迷住,原因很简单,南社太美了。

  这里占地不过7平方公里,地势不高却错落有致。乔松数株,盘郁苍古;奇花美竹,环山而阴。村中池塘连片,古巷生烟,一派岭南地区特有的田园美景。这是自然佳景,但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是村中800多年的历史遗陈,或建筑、或那些耐人寻味的陈年旧事。

  倘佯在夕阳余辉下的南社里,看着看着,我们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这一古老的村落给人的启示更多。

  重教之风远近闻名

  南社村是一座以谢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但谢氏还没移来的时候,南社已经存在了,有戚、席、麦、陈、黄等姓氏的居民在此生活。

  据史料记载,远在南宋时期这里即已立村,原称“南畲”,后因畲与蛇同音,而蛇为民间所忌,故以近音字“社”代之,到了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南社”。

  迁居南社,成了谢氏族人改变家庭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值得庆幸的是,谢氏的到来成全了南社村数百年的辉煌。

  南宋末年,蒙古人南侵,搅得宋人不得安生。1275年的大半年中,生活于江浙一带的谢尚仁天天惶惶不可终日。他走啊走,历史的际遇让他的脚步停在了南社,再也没有离去。

  谢尚仁是出现在南社村的第一个谢姓人,是南社村谢氏家族的始祖。

  “我们老祖宗尚仁公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宋朝的地方官,分别担任过广东南雄州推官和南雄郡司马。尚仁公37岁到南社来,虽然是给人擦皮鞋的,但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这一传统代代流传下来,因此南社村人才辈出,历史上出了11个进士、举人,29个秀才,其中有位先人还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被封为建威将军。”谢氏家族后裔、南社村委会主任谢全坤告诉我们。

  才兴丁旺,谢氏家族很快就在南社村崛起,而其他姓氏的人却慢慢衰落了。

  “我们现在仍然把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据谢全坤透露,现在南社村,谢姓子孙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人民币,考上普通本科院校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据了解,自恢复高考后,村里已经出了30多位大学生。几百年来,南社村重教的传统远近闻名,为人所称道。目前南社正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据了解,南社村还是个长寿村。现在上90岁的老人有近30名。在采访中,我们碰到一位叫袁女的老人,她今年90岁,在南社古村居住了70多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端坐在廊门前,看着小孩儿们耍闹。

  当老人眼睛微眯的那一刻,我们举起了相机。我们想留下这一温馨的镜头。

  村里有一座叫百岁坊的古建筑,是为纪念4位百岁女性老寿星而建的。百岁坊旁边还有一座百岁翁祠,是一位百岁老人遗命用自己的居屋改建成的。

  难怪人们都说南社村是一块福地。

  古民居彰显水乡特色

  1643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冷,流寇三番五次跑到南社村准备抢劫,到正月初一还不肯走,村里人虽然想方设法抵抗,但第二年夏末,流寇终于突破乡勇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南社村肆意洗劫。

  事后村人大为痛心,决心修筑南社围墙,并于一年后完工。围墙从西边的西门楼开始,向南沿着西门塘西岸至南门城楼,共有21座城楼,长达近千米。清华大学一著名教授称:“建造周期这么快,实在不可思议!”

  如今虽然多数城楼已毁,但四周围墙遗址还在,有若干段残破的围墙和城楼仍屹立。有史学家认为,南村围墙是古村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建筑。

  我们沿着围墙的痕迹找寻历史的影子,再拐进一条古旧的深巷,看见一长满青苔的古井已被无数次提水的绳子所磨出的凹痕。

  同行的文物专家刘炳元老师边走边介绍:南社村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它与客家围、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区的水乡特色。村内以中间长形水池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排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寨墙、古井、里巷、牌门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文化景观,尤其可贵的是未被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下的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其中以寨墙、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价值较大。这些融家庙、水坊、古井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已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鲜有的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乡规民约保护古民居

  2002年7月,南社村古建筑群被广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现在南社村已经分成古村和新村两部分,绝大多数人家都住在新村里,而古村落里面只住着100多名原住民和2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

  “这些旧房子住人好,对保护古村十分有利。在这儿住的人,都懂得这些是文物,都不会乱来,还经常用心去呵护它们。”据茶山镇委副书记陈满田介绍,茶山人对这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看得很重。

  “文革的时候,为了保护古村的文物,村民故意把牛羊牵到老宅里面去,红卫兵看了就不砸了。有的人还把一些有价值的物件用布包起来,避免被破坏。所以古村落建筑群才能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

  事实上,到了今天,南社人或者说茶山人更重视这一文物古迹的保护了。据统计,近年来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保护修复资金就达700万元。南社村委会还制定了保护古村的乡规民约。

  专题策划 肖开润

  撰稿 周智琛

  摄影 杨凯

  图:

  南社村古民居概貌。

  谢氏大宗祠。

  古民居中保留着一段古老的残墙。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