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写影评(四)影评见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10:25 南方都市报

  星光伴我心

  彭浩翔专栏

  我仍然很记得,1992年3月某日的下午,我走到住所附近的报摊,买了刚被送来的《星岛晚报》。当时报贩还没有将晚报不同的版面叠在一起,大概认为一般都没有人这么早买晚报,晚一点再分亦不迟。因此当我来跟他买一份时,他是特地从各组版面中挑出一份完整的给我的。

  我迫不及待地在报摊旁翻阅晚报,因为自从我将稿件连同我创作的影评寄去报馆后,已经差不多一个星期。我想,要是他们采用那影评的话,大概应该要刊登了,因为我写的那部电影是马丁·斯科塞斯重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典的《海角惊魂》,这片子已在香港放映了两个星期,要是再不登的话,落画(停映)后刊登的机会将会更小。

  我紧张地打开影画戏版,突然间,我在报纸的右下方发现到自己的名字。《星岛晚报》终于刊登了我的影评。

  我无法控制地傻笑起来,待回个神冷静下来后,我跟报贩再买多了十五份的《星岛晚报》。

  “怎么啦?有大新闻吗?”报贩问我。

  “有,最大的。”我这样告诉他。

  那夜,我几乎无法入睡,我简直无法了解那些全职的影评人到底怎样可以过正常生活?他们每晚也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的吗?

  多年之后,我在一次搬屋时找到了那篇首次被刊登的影评,我只剩下一份贴在一本笔记簿上,那是我初恋情人替我剪存的。当时买的那另外十五份,早已不知去了哪里。而那影评的内容是这样的:

  《海角惊魂》——两大思想的斗争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代表异教的希腊思想一直成为世界的主流,而代表基督教的希伯莱思想显然表现出一蹶不振。这早已是胜负分明的事实,而本片有意安排这两大思潮再来一场决斗,似乎有点打落水狗的意味。

  本片其实充满着象征主义,片中的森代表了希腊思想,他相信知识,执着于地上的现实;而基迪却刚刚相反,他信仰的是独断的教权、绝对的神明,正好代表了希伯莱思想。在这次决斗中,同样也有着很重的宗教意味,例如结尾时基迪被锁在铁架上就象征了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而森洗掉手上的血,也暗喻了彼拉多在判处耶稣后当众洗手,表示清白的故事。最后基迪的灭亡,显然导演是想为宗教思想重新定位,也反映了主观的神权如何再一次地被客观的现实所打败,不禁要喊一声:“个人主义万岁!”

  看本片前,不妨看看一些圣经故事,在片中不难找到一些宗教的比喻。

  现在回看起来,实在很不好意思,这简直是乱抛书包的经典范例。即使现在自己重读一次,我也不大知道这影评作者在胡扯什么。可是,当时的我,还认为这篇是自己写得最好的影评呢。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发电子邮件至jackymail@vip.sina.com。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