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权的保护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02:57 新京报 |
经济杂谈 贫富差距过大正日益成为敏感话题,为富不仁尤其令人愤怒。在这个为金钱而浮躁的时代,富人的慈善捐款,成了能让心灵稍稍平静一下的少有的清凉剂。只不过在中国,富人从事慈善事业实在少而又少。 正是由于这样,胡润的慈善“大陆慈善排行榜”才像他的百富榜一样,又一次成功地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并引出了种种的理想和猜疑。例如,靠富人大手行善,是不是能把过高的贫富差距降下来?慈善榜与百富榜的几乎完全不搭界,又使人们猜测,为什么最有钱的人反而少捐款?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或许是,为什么美国的富人乐善好施,中国的富人却一毛不拔?为什么富豪辈出的时代,慈善事业却成不了气候呢? 是不是美国人更有善心呢?也许是,但无从观察和验证。可以验证的是,越是对个人利益给予充分保护的国家,慈善事业也往往越发达。 以美国为例。美国慈善事业真正的大发展,并不是在今天,而是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最自由的时代。美国慈善事业的基础就是在那个时代奠定的。进入20世纪之后,福利主义和经济管制迅速抬头,慈善事业的发展势头就被大大遏止了。北欧福利主义国家是另一个范例。北欧本是平等思想最发达的地方,但慈善事业恰恰最无生气。政府把福利搞得无微不至,自然会将民间自发的慈善事业“挤出”。过高的税收,又大大降低了富人造福社会的意欲。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程度,的确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慈善事业普遍的不发达。在东亚国家的威权主义形态下,对私有产权普遍保护不足,人们的生活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家族力量,这与美国的崇尚个人奋斗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家庭财富的多寡又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使得富人们更倾向于将财富留在家族内,而不是捐给社会。这是另外一种关怀子女的方式。无可厚非,但的确降低了富人捐款的动力。 发展慈善事业,在中国还有另外一层障碍,就是慈善机构为政府垄断,私人不能染指。但国外经验表明,慈善事业都是民间机构搞起来的,政府在这方面难有作为。 如果不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允许私人建立慈善机构,中国的慈善事业将不可能发展起来。这与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无关,宽松的制度环境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发展慈善事业,虽然不能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大幅降低贫富差距,但对于社会矛盾的缓解,对于社会风气和生活氛围的改善的确会有很大的帮助。许多政府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有了慈善机构的参与也容易解决得多。但要让慈善事业真正发展起来,仅仅进行道德宣传是不够的,还要充分保护私有产权,使富人们免除后顾之忧;要逐步改变威权主义的社会结构,使人们不再像现在这样依赖家族;还应解除私人设立慈善机构的法律障碍,并给予优惠和鼓励。这样,随着富人的增多,中国的慈善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多。冀志罡(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