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04:5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从我省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主动力在于工业化。我们必须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努力使县内各种发展思路向工业聚焦,各项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各方工作力量向工业摆布,各种要素资源向工业汇集,通过工业的大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总体水平的大提高。一

  世界文明史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由工业化带动的。工业是经济起飞的引擎。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化集中体现为现代机器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工业产值和就业人口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升级演进。迄今为止,人类经济社会形态先后经过了农业经济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由低向高依次演进。没有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进入发达经济阶段,也就谈不上实现经济的现代化。纵观当今世界,美、日、德、英、法等大国,无一不是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进而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整体推进,最终实现现代化的。环顾当代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国内经济繁荣地区,无一不是工业经济先行之地。我省巩义市三山六岭一分田,土地贫瘠,十年九旱,自然条件较差,却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县(市)之首,连续6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其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近几年,我省豫西山区国家级贫困县新安、伊川、渑池等县的经济快速崛起,根本原因也在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外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过:“发展中国家渴望工业化,因为它们意识到,这是与发展紧密相连无法摆脱的,而且历史地看,工业化是发展的惟一途径。”

  就整体而言,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工业是竞争力较强的经营形式,是国民经济诸行业中创造增加值最多、对地方财政贡献最大、容纳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据统计,就国内每百元净产值创造的财政收入来看,工业是农业的22倍,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的10倍多。工业经济是县域赖以发展、实现强盛的根本所在。繁荣城乡经济主要靠工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靠工业,发展第三产业要靠工业,扭转财政困难局面、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干部和教师工资也要靠工业。没有发达工业的带动和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就无从谈起。目前我省工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高近6个百分点。工业化方面的差距是我省与省外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我们的弱项在工业化,潜力在工业化,希望也在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仍是我省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工业、抓住了工业化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牛鼻子”的指导思想,把工业叫得更响,干得更实,加快缩小与先进地区工业上的差距,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二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要从我省实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民营工业投资主体明确,动力机制强劲,市场运行顺畅,就业效应明显,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在政府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发展工业主要靠政府投入已经不太现实,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社会资本。目前我省金融机构有大量存款,如果能有效激活民间投资,将为加快工业化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我们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民营工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民营工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铲除一切影响民营工业发展的体制弊端,放开一切适应民营工业发展的领域。只要有市场、有销路、不违法、不污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标准,能搞什么就搞什么,谁能搞就让谁搞,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县属工业企业应全部推向市场,让民营企业参与改制、改组、改造,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业主收购、兼并或参股、控股国有集体企业,让民营工业在县域经济的舞台上“唱主角、挑大梁”。民营工业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培育好的法人,建立好的机制,选择好的产品,创造好的效益,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要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机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民营工业实现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历史性转变。(二)切实搞好招商引资。县域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诸多困难,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紧紧抓住当前世界性产业转移由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延伸、东部地区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利用外力谋求发展。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树立“县外就是外”的观念和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外向思维,用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路、开放的措施,吸纳外来投资,集聚发展能量。在招商引资中要重点抓好项目建设,依靠项目建设实现后来居上。一是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不抓项目就是失职”的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在立县兴县的项目上实现突破,谋划项目“标准要高,眼光要远”;建设项目要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领导分工负责,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三是要搞好项目全程服务,让项目能引得进,留得住,迅速发展壮大。要以“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下大力气削减行政审批,减少行政收费,规范行政检查,全面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营造“亲商、安商、利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三)依靠技术进步,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工业经济布局和结构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任务。要调整区域结构,大力发展块状经济,推动工业布局从遍地开花的乡村工业向集约化、集群式的城镇经济发展。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水平,扶持做大新兴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企业内部结构,突出主业,增强竞争优势。引导重点骨干企业牢牢抓住这几年市场环境较好、投入成本较低的大好机遇,广泛筹措资金,每年都要落实一大批技改项目,高起点、不间断、大力度地进行技术改造。鼓励规模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推广运用。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加快培育特色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有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就县域经济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说,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发展壮大县域工业,应在资源优势中培育特色产业,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抓住若干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重点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谋求差异化发展,培育优势,规避劣势,找准突破口,塑造各自的发展支柱和经济亮点,培养更多的全国、全省“单打冠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要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地方,要围绕农业办工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离城市和大企业近的地方,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优势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现实优势不明显的地方,也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广借外力,化无为有,逐步培育自己的特色经济。(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新型工业化应该是能够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保持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工业化,应该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扩大就业领域的工业化。技术进步与劳动投入互补性的增长,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及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省新型工业化格局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要在这方面多做文章,让有限的资金吸收和接纳更多的劳动者。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优秀技术工人,变劳动力数量优势为具有决定意义的质量优势。(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没有一批发展工业的组织者、建设者和企业家不行。有了一批这样的人才,县里就有了一批最活跃而且能量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的带头人,县域经济就能大发展、大繁荣。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工业发展第一要素”的观念,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经济社会环境;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企业家、争当企业家”的氛围,依法保护企业家;依靠制度创新,鼓励柔性流动,吸引外地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以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推进用人机制的创新,放宽视野,拓宽渠道,打破职业、身份、级别、地域等界限选用企业经营者,搭建创业平台;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让人才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既要抓工业化,又要抓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丰硕成果。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进入信息时代,不仅新型工业化的内容与传统工业化有很大不同,而且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诸多新兴产业,同时以其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广泛结合。不断进步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能使传统产业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能有效地改进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基础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打造“数字河南”。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结合,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二是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我省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转换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比较利益等原因,农业容易受到忽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工业化,工业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理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发展农业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运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争取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的工商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两化并举,工农双赢。三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城镇是工业经济的载体,城镇化的前提是城镇工业走强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大力兴办工业,才能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才能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反过来说,城镇的发展又能有力地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全面贯彻实施“三头并举”的城镇化发展方针,一方面搞好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搞好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建设。要突出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大资金扶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建设步伐。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大经营城镇的力度。要以城镇环境的不断改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升城镇品位,推动工业的兴旺发达。四是新型工业化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工业经济迅猛增长的新时期,我们要特别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的大规模破坏为代价的,这个教训值得深刻记取。我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源极为宝贵,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倍加珍惜。要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要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GDP发展路子。五是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的关系。积极发展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重大区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问题在如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些年,一些地方忽视工业,片面强调发展服务业,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欲速不达,服务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反之,那些既注重工业发展,又注重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地方,却加速了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增加了劳动就业,就业多、收入多、消费多,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工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工业的发展,应努力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②9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台湾“大选”验票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西安宝马假彩票案
广州假酒中毒事件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