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保如何更“保险”(专访)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9日04: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记者 白天亮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和务工时间的增长,土地的保障功能越来越弱。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已成当务之急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农民进城务工,干得好就干,干不好或年纪大了就可以回到土地上去,无须过多担忧他们的社会保障。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何平:土地仍然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保障功能。不过,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和务工时间的增长,土地的保障功能已越来越弱。 据我们调查,农民工的流向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在城里不干了就回乡务农;一类是在城里干得不错,希望扎根城市;还有一类既没有呆在城市里的打算,也不愿回到土地上,而是想在有一点积累后回到家乡附近的小城镇,做点小买卖。近年来,最后一类农民工有迅速增长的态势,这也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将来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统筹就业的推进,我们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土离乡进城。 当土地已逐渐不能依赖时,如果不及时为这些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我国每年有8000多万农民进城务工,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可能一步到位。就业占首位,其次是劳动权益保障,然后是社会保险 记者:一些地方要给农民工比照城镇职工的办法来上保险,结果遭到大量农民工的反对。有的农民工表示,上保险的钱不如变成工资发给个人。还有的说,如果上了保险,雇主就可能不用他们了。对这种现象,您如何评价? 何平:我认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定要循序渐进,有轻重缓急之分,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真实需要。 对农民工而言,就业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工作,他们就无法在城市里呆下去。因此,首先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避免因为社会保障而影响其就业机会的获得。 其次是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例如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不能被拖欠;工作条件应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等等。只要形成了雇佣关系,不论是城市职工还是农民工,都受《劳动法》保护。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大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然后是社会保险。这是一个难点。因为目前城市里运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成本太高。如果雇主开出的工资是500元,把保险上全了要再支出200多元。这样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相比,就不再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雇主有可能因此不愿再雇佣农民工。所以,社会保险一定要先从最紧迫的险种着手。 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应该先从工伤保险开始,然后是针对大病的医疗保险,再考虑养老保险 记者:社会保险主要是五个险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根据您的实际调查,农民工最需要的是哪些险种? 何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我建议先从工伤保险开始,然后是针对大病的医疗保险,再考虑养老保险。至于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可以暂时缓一缓。 目前农民工出了工伤没人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伤保险条例》今年正式实施,政府应及时推动这一险种覆盖到农民工。医疗保险应主要针对大病。农民工普遍比较年轻,他们得病的几率较低。据调查,对于一些小病,大多数农民工是自己买点药吃。而得了大病,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因为看不起病而干脆放弃治疗。所以,我认为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首先要确保他们得了大病能看得起。 这两项保险的费率都比较低,不会因为上了保险而明显增加农民工的用工成本,是比较迫切而可行的两个险种。 从长远看,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很有必要,否则二三十年后,他们到了退休年龄,养老可能会出许多问题。但就当前而言,养老保险不宜全面铺开、强制推行,而是要降低门槛,逐步推进。 首先,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要分开来。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因历史欠账等问题,费率一直较高。如果要求农民工比照同样的费率,那么农民工低工资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有可能因此失去就业机会。其次,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要先建立一个制度,做到当农民工自己有参加养老保险的需求和愿望时,他们有渠道参保。 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没有设计到足以让农民工信任的程度。应充分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制度很好地衔接、推进 记者:这几年,上海、广东等地都进行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试点,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其中的养老保险。比如一个农民工在北京参加了当地的社会保险,两年后要到外地就业却无法接续,只能在离开北京前将保费领出。许多农民工认为,如果养老保险不能保证他们在退休后和城里职工一样按月领到养老金,这样的保险一点也不“保险”。 何平:农民工认为社会保险不“保险”,关键是现行制度没有设计到足以让农民工信任的程度。 比如说流动性的问题,当前实现全国联网在技术上确实达不到,但先记录在案是可以的。农民工都有身份证,他们在哪个地方参加了养老保险可以先予以记录作为凭证。政府应当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承诺:农民工缴纳的“养命钱”会专款专用,到了退休年龄将其应享的权益连续计算,就可以按月领到。 在欧盟,劳动者先后在不同的国家就业,他们的养老保险就是以类似的方法进行衔接。不论在哪个国家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都可以在当地进行权益记录。将来在任何一个国家退休,也都可以通过相关凭证就地享受养老保障。 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确给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的实施带来很大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特点,设计更加精确可行的方法,使制度很好地衔接、推进。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19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