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黄裳的羁情与风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9日10:03 人民网
  雷淑容
《白门秋柳》 黄裳著 江苏文艺5月出版
  算起来,我也是个准黄裳迷了,买他的书累有七八种:《音尘集》,《榆下说书》,《妆台杂记》,《翠墨集》,《银鱼集》,《金陵五记》,《小楼春雨》,以及《南京情调》、《黄裳·南京》、《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等集子,最近的一本是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白门秋柳》。

  对黄裳的热爱,一是因为他一肚子书的故事与典故,甚是迷人,二是因为他的笔写活了许多城市,其中成都和南京,是他着墨最多的两个——恰好是我曾经生活与正在生活的两个。

  黄裳他写过的城市甚多,包括南京、成都、重庆、昆明、加尔各答,加雅,还有北京、天津、绍兴、杭州、富阳、桐庐、敦煌……大致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40、50、80年代。

  不过说老实话,黄裳的文章实在不好消化,如书话、书评、书简、剧评、题跋等,如果没有相当的学养,读起来很是艰涩。但是游记和人物印象记就不同了,在他的笔下,山川,风物,历史,人事,心境,世态,信马由缰,纵意而谈,如此种种,汇成《白门秋柳》一书,算是黄氏版本中最易读的一本。

  近些年风行出版历史文化名城丛书,黄裳的文章几乎到了满地开花的地步,如老南京、老成都、老昆明、老重庆等等,随着年代的递进,这样的城市还在增多——黄裳每到一处,几乎都能留下文字,因为他是记者,记者天生的敏锐、活力、客观使他下笔迅忽(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80多岁),加上他作为学者、藏书家、散文家、剧评家的身份,他的眼界、阅历、修养、情趣造就其行文走笔的厚重基石与丰富背景,从而使得他的文字能够超越新闻和一般的散文文字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恰如黄裳所说:“文字一旦变为客观存在就不必担心时代风雨的冲刷。只要这种反映是真实的,它就应该有理由作为一种‘遗迹’而存在。”

  黄裳早期的游记,伤感,热情,迷乱,彷徨,从《白门秋柳》、《鸡鸣寺》、《音尘》、《昆明杂记》、《海上书简》中可以感受得到,其中有对家国命运的近忧远虑,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浪漫,有羁旅他乡的离愁别恨,种种情愫杂糅叠陈,形成了一种知性的美,甚至连感伤亦是一种兴发,难怪被称为“抗日战争前后最漂亮的文字”。黄裳后期的记游文章,就有了“驻足闲览”的意思,典雅,从容,理性,收放自如,有玉树临风的潇洒,亦有温润平和的委婉,他的《兰亭》、《富春》、《好水好山》、《豫行散记》、《敦煌》,堪称游记文章佳构——既有学者散文的娓娓理趣,又有文化大散文的千回百转,且能回避此二种文体的枯燥和空洞,同时还有浪漫的才子情怀。比较黄裳与余秋雨笔下的敦煌,高下立辨。

  李辉曾说黄裳宛如一位风流名士在款款而行。他的风流,在《白门秋柳》中,一方面表现在他的交游甚广,足迹遍布名城大川;一方面表现在对异性的关注和描写,尤其对陈圆圆、柳如是的追怀,充分展示了他传统文人的趣味与情调;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他的文字风流,这也是我热爱黄裳文章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笔漂亮的男人要么自恋,要么滥情,黄裳是例外。黄裳的文章,无论记人,还是写景,都能以他的开阔和深邃将文字的考究、意绪的铺排和所描画的山、水、城、人融成浑然一体,不刻意为之,也不拖泥带水,但蕴有一种节制的激情和含蓄的张力。拿他评价鲁迅手迹的话来说,不仅有一种非凡的姿媚,还有雄奇朴茂的性格。我十年前的摘抄本上,录过黄裳一句话:“焦急的心情碰上了悠闲的姿态,就正像用足了力气的一拳结果却打在一团棉花絮上,垮了”。我想,这大概是描写成都的所有词句中最贴切、最生动、最优美同时又是最一针见血的文字了。

  黄裳不仅风流,还带有名士气,这在文章中随处可见。他对笔下的人和城市,都有种毫不留情的犀利,比如他写南京,鸡鸣寺,玄武湖,扫叶楼,半山园,梅花山,处处寄予沉痛,写到白鹭洲,却写一群手上生满了冻疮的女孩子,在唱着一些不成腔调的京戏——“这就是秦淮,一个从东晋以来就出了名的出产着美丽的歌女的地方”;说到王安石,也不忘记他曾被打扮成响当当的法家的“近事”。这一点,黄裳把自己视为“出言不逊”,并说这是雅人与才子所不屑的——这不是他的自谦,而是他写游记时恪守的“区区‘秘方’”。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
台湾“大选”验票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