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现日喀则(西部采访纪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02:50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高渊

  尼玛师傅轻轻抬了抬帽子,在他视线的前方,依稀是一座不小的城市。

  也许,在这位50开外的藏族司机眼中,不远处的日喀则是他心中的圣城。而在我们这些远行者看来,这座城市就是一个最好的驿站。从拉萨西行,越野车在坑洼不平的狭窄土路上颠簸整整一天。陪伴我们的,只有宽广的草甸、天边的雪山与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

  走近才发现,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古老。街道上,有不少藏民手提酥油,成群走向城西的扎什伦布寺。但同时,它又一如内地的繁华县城,喧闹的街道两旁开了不少超市、银行和川味饭馆。为了证明日喀则的现代气息,向导拉我们去看看当地人如何购买商品房,说“这可是跟上海人学的”。

  此刻,48岁的德吉卓嘎正忙得满头大汗。她从包里拿出一捆捆百元大钞,放在“上海家园”售楼中心的办公桌上,气喘吁吁地说:“点一点,这里是45万元。”

  这位平日做烟酒批发生意的藏族大嫂,已经到这里来了好几次了。其实,她对这个由上海投资1800万元建造的别墅小区早就情有独钟。但让她拿不定主意的是,这里的房子没有传统藏式民居都有的院子和烟囱,总觉得缺点什么。不过,现在她已经乐呵呵地往外掏钱了,“我们也想感受一下现代住宅”。显然,像德吉卓嘎这样的富裕者,在日喀则还很少。不过,在日喀则地区行署专员洛松次仁看来,应提倡民间这种日渐开放的心态。

  这位长期在昌都工作的康巴汉子,大约10年前曾到过一次日喀则,“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荒凉,没想到生活条件这么艰苦”。去年,当他担任行署专员再来时,整座城市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洛松觉得,要有更快的发展,还必须重新认识当地的优势与潜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和外贸等工作。而最重要的是,要把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重新发现与认识日喀则,正在成为这座藏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热门话题。也许,如何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寻找一条保持和发扬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日喀则的事,更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本报西藏日喀则5月19日电)

  《华东新闻》 (2004年05月20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