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尼日利亚两面观(通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 赵章云

  记者近日前往尼日利亚采访,切身感受到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地区大国。无论是政治首都阿布贾,还是大都会拉各斯,均显地区大国的规模和气派。除刚果(金)外,西非和中非各国人口平均不到1000万,但尼日利亚一国人口就达1.3亿,占非洲总人口的1/5,堪称人口“非洲之最”。拉各斯目前城市人口已超过1000万,不仅是非洲第一大城,甚至可列入世界特大型城市的行列。拉各斯优越的地理位置、天然的海洋良港、密集的市区交通、高耸的摩天大楼和飞架的跨海大桥,几乎可以让撒哈拉以南除南非外的所有城市黯然失色,尽管人们对它的社会治安和交通拥堵现象难以恭维。

  尼日利亚虽然称不上地大物博,但上天却赐予这个国家丰富的“黑金”。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20亿桶,现在年均开采1.56亿吨原油,是非洲第一石油生产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输出国,给这个没有其他大宗物资可供出口的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令人遗憾的是,每年近18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似乎没有给这个国家的民众带来多少实惠,尼日利亚70%的人每天收入至今还不到1美元。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但治理起来十分困难的国度。它比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其他国家都庞大,面临的问题更为尖锐、复杂、多样。一方面是初显成效的现代化建设、平稳过渡的民主化进程和明显提高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却又是随处可见的贫富悬殊、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和此起彼伏的部族冲突;阿布贾宽阔的马路和现代化的建筑会使人憧憬美好的未来,但拉各斯成片的密不透风的贫民窟令人感到窒息;南部大油田里优质的石油让所有外国公司垂涎三尺,但大城市里频繁的停电、不清洁的饮用水和拥堵的交通则让人灰心丧气;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部族冲突刚刚有所缓解,高原州的宗教暴力一夜之间又夺走了数百人的性命。

  这是一个“少数咄咄逼人的富人和多数愤愤不平的穷人共生共存”的国家。一些人铤而走险,使暴力抢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暴徒们不仅敢冒风险,而且敢于蔑视装备不佳的警察。由于暴力恐怖,所有的商店和旅馆都安装有监视器,连收银员都坐在用防弹玻璃制成的柜台后面办公。即使白天在拉各斯街头行车,也得随时注意是否有人持枪抢劫。外国人夜间根本不敢出门,记者只好白天坐车在拉各斯“走马观花”。在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拍照是不允许的,当局给外国记者发的记者证上的第一条规定便是“未经许可,不准拍照”。如果你随意拍照,不仅警察会找你的麻烦,普通百姓见了也会出面干预。

  尼日利亚的社会腐败现象也堪称“非洲之最”,这种评判可能有失偏颇,但凡在尼日利亚工作的外国人,都对无处不在的腐败行为叫苦不迭。如记者虽然持有公务护照,又蒙尼日利亚驻科特迪瓦使馆事先关照,给予特别的外交签证,但进出拉各斯国际机场时仍遇到男女警察公开索钱。

  尽管人们抱怨尼日利亚的治安、腐败和交通,但在这里做生意的中国人似乎比西非和中非任何国家都多。据当地华侨统计,长年生活在尼日利亚的华侨华人已超过两万人,尼日利亚是非洲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这说明尼日利亚的财富、市场和商机是巨大的,虽然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管理得法,这个国家还是大有希望的。

  (本报拉各斯电)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0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