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地理论与中国机遇论(国际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范剑青

  最近,记者参加了几次在阿根廷举行的国际研讨会,讨论经济全球化、安全与反恐、多边贸易谈判等议题,参加者包括美国、欧洲及拉美的学者、企业家和外交官等。令人高兴的是,每个研讨会上都有人多次提到中国,并且以一种客观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有人不免奇怪,为什么极少数反华者能够持续制造噪音,甚至能影响到某些政府决策,而许许多多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的外国投资者和消费者却似乎没有多少反弹呢?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地理论”或许有助于理解这一现象。“公地理论”指出,一片对所有人都开放的公共牧场,必然会因被过度放牧而无人照管,而利益属于少数人的私人牧场,总会有人去精心维护。事实上就是这样,在每一个反华论调背后,都有利益集团的影子。前一段美国部分制造企业指责中国通过出口廉价商品而“输出通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企业把美国的纺织品市场视作自己的“私人牧场”,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很少,便易于联合,也乐于合起伙来通过媒体和游说团体制造政治压力。而另一方面,虽然美国广大消费者从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中普遍受益,但消费群体不可能为了保护“公共牧场”而联合起来。结果是,符合绝大多数消费者利益的事反倒无人维护;而它触及的少数企业却能组成一个有效的压力集团,迫使政府限制中国纺织的进口。最近美国的彩电反倾销案也是如此。

  “公地理论”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经常得到体现。比如备受国际社会批评的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实际上在美国国内也颇不得人心。但是,占美国人口比例很少的农场主却很容易抱成利益集团,通过院外游说和选举捐款等发挥作用。这个利益集团长年不懈地为维持农业补贴而努力,从政府和国会争得不少补贴。而其他行业的纳税人却不可能为反对农业补贴而专门组成一个利益集团。

  “公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清楚某些政策和舆论背后的真实原因。从另一角度讲,在理解了“公地理论”和西方政治游戏之后,也无需对此太悲观。毕竟,为了一己之利而长期侵犯公共牧场的行为终不会受到普遍欢迎。现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种种反华喧嚣之中,有一种观点根本未经宣传,却已风行开来,那就是“中国机遇论”。即使是在拉美这片远离中国的地方,“中国机遇论”也正在迅速地扩散和传播。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4月中旬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将是未来数年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在许多消费者的眼里,中国是物美价廉商品的提供者;在国际投资者眼里,中国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投资首选国。世界银行在《2020年的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的崛起为世界发展带来了机遇,就如同美国在19世纪、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起飞一样,没有威胁世界,而是为世界的经济和贸易增长提供了推动力。该书的结论是“到中国去投资,分享中国的收益增长。”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0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