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好人好报”十年公益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06: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王科

  在滨城大连,人们送给《大连晚报》“好人好报”的美誉,因为该报坚持10年通过专题报道号召市民资助贫困学生,至今,已有两千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当地新闻界在进行“三项教育”的活动中,纷纷表示要向大连晚报社学习。

  大连晚报社总编辑李明明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了10年的公益活动始于一次采访。10年前一个暑假,大连晚报社一行3名记者怀揣大连地区北部3个县级市教委提供的贫困学生名单出发了,编委会给他们的任务是,摸清贫困学生的底数,写一篇有震撼力的报道。

  季福林、王生田、李华3位记者按照名单上提供的地址逐乡逐村地寻访。在小雨的间歇里,3个人一路打听来到贫困生矫梅(后在资助者王晶、公佩明等人的持续资助下,现读大学四年级)的家。3间低矮的草房里,行走不便的老奶奶哭诉道:两个月前,儿子儿媳双双故去,扔下两个孙女。大孙女矫梅下学期该上初中了,小孙女矫秀才上小学三年级。没了爹妈的两个孙女到地里收土豆了。说话间,邻居把小姐俩找了回来。姐妹俩一声不吭,双泪长流。奶奶在一旁抽噎道:“大的(矫梅)还想上学,你们看我们这样一个家,哪里还上得起啊!”矫梅家的状况让3位记者心里堵得慌,带队的季福林一出矫家,便蹲到地上,半天才抬起头来。当年9月21日,长篇通讯《渴望读书的孩子们》在《大连晚报》一版头条见报。同时,刊登了百位贫困学生名单和报社两部电话号码。当天,两部电话铃声不断,热心的大连市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纷纷到大连晚报编辑部,在《特困生档案》资助人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短短几天内,百名学生就全被热心市民“订捐”了。

  大连人无私的资助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被《大连晚报》连续不断地刊登出来,使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加入了资助贫困生的行列。其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应捐助人的请求,没能刊登。1996年的一次寻访中,大连晚报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锡明”,这个不露真实姓名的人默默地资助了42位学生。

  “锡明”是谁?从庄河市到普兰店市再到瓦房店市,最终,他们在金州区找到了这个神秘的人物。他名叫公佩明,当时是一家乡镇企业的老总。看了《渴望读书的孩子们》,他给每位学生寄了一封信和20元钱。有42位学生给他回了信,从此,他不定期地给这42位学生寄钱、写信,鼓励他们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并在信中叮嘱道:要保密,别向他人说。

  从1995年至今,“锡明”资助的42位初中生已顺利毕业,考上高中的,他给交学费;考上大学的,他还给交学费。2003年,他将自己的养老金拿出10000元,送给大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他自己则布衣素食,十分节俭。

  大连晚报社1997年初开设了《特困生档案》专栏,通过在报纸上定期刊登大学贫困生的情况简介和编辑、记者的联系电话,为贫困生寻找资助者。2000年,大连晚报社与大连市教育局联手,举行《特困生档案》特别行动———“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用5天的时间募资25万余元,为45位考入重点大学却交不起学费的贫困生募集了学费。这次活动中,学生得到资助额最低的5000元,最高的近万元。2001年,大连晚报社再次举办《特困生档案》“100工程”,资助大连北部山区庄河市乡村的贫困生、教师和学校。今年,《大连晚报》又策划实施了《特困生档案》———“关注朝阳贫困生”活动,专门资助朝阳市乡村的穷学生。

  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真真切切地为百姓做点实事,这是大连晚报社坚持10年之久的一个传统。除了大型报道活动,平日里,大连晚报社免费刊登大学校园里那些想做家教的贫困生的信息。2003年11月末,《大连晚报》援建的希望小学在普兰店市落成。10年来,仅爱心助学一项,已资助学生千余人。与此同时,这家报纸也在大连报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报业的全国百佳单位。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0日 第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