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情感与智慧相融(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02:36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谢卫群

  青少年科幻获奖作品之一:《纳米医生》

  张蔚绘

  科学,人类逻辑思维的体现,人类改造探寻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艺术,人类形象思维的表现,人类创造形象激发情感的最高形式。科学与艺术,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原本就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但是,当你走进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你会突然发现,这两者竟可以那样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科学与艺术展共设有“科学与艺术展区”、“意大利达芬奇作品展区”、“多媒体及数码艺术作品展”、“法国生命科学与基因研究图片展”、“科学与艺术商业产品展”等7个展区。无论走进哪个展区,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重新打量达·芬奇:从艺术中发现科学

  达·芬奇,欧洲文艺复兴最完全、最杰出的代表,无数人耳熟能详:仅仅15幅作品便奠定了其在世界画坛的地位,一幅《蒙娜丽莎》让全世界为之着迷;一幅《最后的晚餐》让人类琢磨了几个世纪。

  而这次的意大利达·芬奇作品展区里,展出的却是一大批鲜为人知的达·芬奇的研究手稿和作品。尽管这些作品都作于500年前,但仔细欣赏,处处都能发现他留下的科学梦想的片断。

  展品中,有一件达·芬奇的花卉习作:一株粉红的花儿,在风中摇曳。就这一个摇曳的状态,便体现了向日性、向地性的科学含义。讲解员解释道:在植物学领域中,达·芬奇的敏锐观察,使他能精确地描写出植物的生命。他的一些图解,到今天仍然可以有效地运用于植物学教科书上。此外,他还是第一位描绘叶序脉理的人,也是第一位描写植物向日性与向地性的人,这与阳光与地心引力有关。在那个年代,科学还只是萌芽状态,一个画家要创作好写实的作品,必须潜心研究光学、物理学等原理。

  在达·芬奇的手稿中,居然有一个住宅小区的模型。1484年,一场瘟疫夺去了米兰至少13的人口,这深深地触动了达·芬奇。他认为应该建设一座理想的城市,而卫生条件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为此,他设计了心目中的理想小城:建在一条大河附近,用水把人隔离,又用水把人相连,可聚可离。近500年后的今天,人们将这一模型制作出来,发现它的用光、用色以及环保、生态等设计,现代的住宅小区简直无法跟它相提并论。

  达·芬奇的感触还涉及汽车、自行车、飞机、防御系统,甚至包括潜水艇。他在《手记》中写道:“我不公开我所设想的在水中停留的方法以及长时间不吃食物也能活下去的办法,因为我担心,有人会利用这些办法在海底杀人。”这种办法就是达·芬奇最初对潜水艇的设计。

  人类追寻着达·芬奇的脚步作了许多研究,发现所有学科似乎都在其作品中找到了起点。

  科学家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在科学中享受艺术美

  有趣的是,当人们在画家的作品前体会到科学原理的时候,在当今科学家的作品中更多地又体会到了艺术美。

  在人们的想像中,基因和细胞是抽象和不可琢磨的。但在科学家的眼睛里,它们却是那样的生动活泼、有血有肉。脂肪细胞每个人都有,可是,人们从来不曾想像它是什么样子。然而,眼前的肾小球旁器细胞竟是那样迷人,经过切片、放大和涂色,它犹如一幅蜡染的鲜艳花布;大鼠脑切面在想像中都是可怖的,经过科学家的创作,它却变得那样可爱:用同位素标记显示一种神经递质———P物质受体的存在,展示出的形象简直是一副多彩的面具,似乎可以取下来戴一戴!

  在天文学家的眼中,变幻莫测的天体和星空无边无际,无法表现。而从中科院院士叶叔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的作品中,那些天体物质形象生动。朱能鸿院士提供了一组星体的照片:欧米加星云、螺旋星云、天蝎─人马座方向的银河等。有一幅照片给人巨大的冲击力:远远的是太阳,火红火红,它的四周均匀地分布着晶莹的白色的星星,一个似火,一个似冰,表现着冰与火的冲撞与壮美。如果心中没有艺术的美,何以把这样冷漠的天体拍得如此撼人心魄?

  青少年的科幻艺术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展区,通过绘画作品来表现孩子们对未来的想像。上海新世纪江海学校黄晔设想人类登上月球后如何与地球联系,作了题为“让我们来发E-mail”的画。画面上,登上月球的孩子向地球上的孩子发电子邮件,好像大家还在一起,能随时了解彼此的动态。画面人物用笔绘制,而地球和月球却用蛋壳铺就,既表现了想像力,又充满了艺术的创新感。

  李政道的精辟论述:科学与艺术可以相融

  本次展览由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和叶叔华担任顾问。谈及科学与艺术,李政道有过精辟的论述:“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都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他具体阐述说: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标准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他还说,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为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世俗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由此看来,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李政道反问。

  既需要智慧又需要情感,人的教育和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次展览能让人们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含义,这已经是莫大的享受了!

  《华东新闻》 (2004年05月21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