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弱者的强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05:21 大江网-江西日报

  装着100瓦的白炽灯泡的台灯下。陈新平斜低着头,鼻尖都快触到稿纸,右手捏着笔,用右眼仅有的0.03度的视力,一笔一划地写着当日采访的新闻稿。

  他今天特别兴奋,因为看到农民兄弟拿到了乡干部送来的中央给粮农的粮食直接补贴金。虽然双目近盲,但他仍然兴奋地用他那特有的斜体字在稿纸上勤耕着。

  灼热的灯已烤得他额头上沁出点点汗珠,站在一旁的妻子一边用湿毛巾替他擦汗,一边心疼地说:“歇会儿再写,看,头发都快烤焦了。”

  “不行啊,新闻就要快,得抢第一时间发稿。”陈新平虽然是笑嘻嘻地说,但语气却十分坚决。

  妻子无奈地摇摇头,给他的空杯里续满了水,然后端来一碗猪肝枸杞子汤,一匙一匙地喂到他嘴里……

  这,只是玉山县陈新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6年来,5800多天中的一个极平常的日子。

  绝望的他终于找到了一条路

  陈新平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左眼又在一次意外中受伤,虽经多方治疗,仍没有保住,右眼的视力只有0.09。由于左眼失明,右眼高度残损,平日里看人、看书都得将头向左倾斜,特别在看书时,几乎将鼻尖贴到书面上,才能勉强看到。这哪是在看书,这是在“闻书”啊!

  就这样,陈新平硬是一步一步地从小学“闻书”闻到了高中,而且,以较好的成绩上了华东师大的录取分数线。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落榜了。陈新平绝望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广播里听到一则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招生的消息,心底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学中医,搞按摩,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于是,他报名参加了函授,贫苦的父母节衣缩食省下了25元给他买了一台收音机。

  在听收音机学中医的空隙,他也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特别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节目。听着听着,他突然豁然开朗:广播里的事,不也在我身边发生吗?我眼睛还没有全瞎,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呢?

  于是,他利用函授学习的空闲时间,试着将自己身边农民兄弟的事写成了新闻。

  开始,投出的稿件如泥牛入海,可他凭着一股韧劲,坚持投稿不辍。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写的新闻稿在地(市)、县级报刊、电台发表(播出)。特别让他激动的是,他采写的《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于1984年4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从此,晚上,他认真收听中央、省、地广播,了解当前的新闻要点。白天,他走村串户到农民中去,用双耳仔细地听,从中捕捉新闻。回来就在炽热的台灯下写稿……

  16年来,他的新闻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先后在中央、省、地(市)、县报刊、电台发表(播出)6000余条新闻,最多的一年竟达600多条。

  他一脚高一脚低在水中艰难地走着,山洪从后面追了上来……

  走上这条路之始,陈新平首先想到的是为了个人的生计,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慢慢地,出了成绩,乡里、县里有了些小名气,又接触到新闻界的老师、朋友,他开始反思,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

  有了一种责任感,他采写的方向就更加明确了,动力更足了。一年365天,他几乎全都泡在农民兄弟中间,去倾听、感受他们在生活和劳作中的酸、甜、苦、辣。

  1999年,社会上有人练“法轮功”,在他们那个偏远的小山区一些不明事理的人也参与了,陈新平心里十分着急。就在此时,他了解到乡里一位71岁的退休老干部何耀基拒绝别人的诱惑,不参加“法轮功”的修炼,独自到离家15公里外的深山承包了140亩荒山办果园,他决定去采访何耀基,用他的事迹来教育迷恋“法轮功”的乡亲们。在妻子的搀扶下,他一步一磕地爬了三四十里陡峭的山道,来到何耀基老人的果园进行了现场采访。新闻播出后,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曾经炼过“法轮功”的群众都与“法轮功”划清了界线。

  去年四五月间,非典肆虐的时候,他不顾个人安危,几乎跑遍了全乡20多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写下了群众在乡政府领导下抗击非典的新闻稿。《南山防非典抓招商两不误》、《不回家是为了大家》等新闻还在《上饶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刊出,成为农村干部防非典的好教材。为了更生动地反映这一历史事件,他还借来相机,用自己的脑子配合妻子的眼睛和手,拍下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先后被省、市党报刊用。

  还有一次采访的经历,让他至今还有些后怕。那是1998年6月,玉山县南山乡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这天上午,陈新平冒雨赶到离乡政府8公里的枫林村,采访乡干部组织车辆抢运被洪水围困群众的新闻。采访结束时已近傍晚,天上下着瓢泼大雨,厚厚的云层将整个天空压得昏昏暗暗的。陪同的村干部苦苦挽留他在村里住一夜,他谢绝了,坚持要赶回乡里向新闻媒体发稿。

  当他一脚高一低地踩着积水走到中途时,山洪从他后面追了上来。开始,洪水只是漫过了路面,不一会儿功夫,他朦胧的视野中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凭着感觉,洪水开始淹到了脚踝、淹到了脚肚、淹到了他的胸部……心急如焚的他斜着头、瞪大着右眼,透过厚厚的眼镜片,仔细地辨认着公路两旁的绿化树,在它们之间的中轴线上艰难地往前慢慢移动。当他的脚终于踏在没有淹到洪水的实地上的时候,双腿仍然有一种漂浮的感觉。

  到了乡政府驻地,他顾不上歇息,又连夜写出《洪水困孤儿,专车送回家》的新闻稿并传真发出。很快就在第二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中播出。

  妻子硬是将他背了起来,一步深一步浅地向齐膝的洪水中走去……

  写陈新平,不能不写吴金梅。陈新平因为稿件的陆续播出,在小山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1988年国庆前夕,南山乡政府决定聘请他担任乡专职报道员。然而,他个人的生活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双目近乎于失明,又歪头斜眼的,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好心的亲友多次提亲,姑娘们没搭上半句话就吓得掩面而逃。

  吴金梅没上几天学,长大后,随着打工潮来到大城市打工,一次放假回家,在亲友介绍下认识了陈新平。第一次见面,确实对陈新平的外貌不满意,但了解了他的经历后,她又被深深地感动了。由同情到敬慕,再到爱慕,姑娘作出了让许多人吃惊的决定:她毅然走进了陈新平那“源头十八家,家家吃南瓜”的穷家。

  结婚后,善良贤惠的吴金梅默默地担起了相夫教子的责任,耕田栽禾敢与男劳力比高低,家中大小事务,她一手操办,将丈夫照顾得熨熨贴贴。为了丈夫的眼睛,她到处询医问药,听别人说枸杞、猪肝明目,就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为丈夫买些枸杞、猪肝煲汤,让丈夫专心致志地写新闻,写好新闻。

  一提起妻子吴金梅,陈新平便一脸春光,眉飞色舞。他说妻子不但照顾好他的生活,还是他下村采访的得力帮手。结婚后,只要是到较远的村、组采访,妻子总是扶着他一起去,后来索性买了一辆自行车,一有线索,吴金梅立刻用自行车载着丈夫直奔现场。农民兄弟说吴金梅是陈新平的“司机”。

  让陈新平刻骨铭心的还是那年抗洪抢险的采访。这天下午,天下着暴雨,车不能骑。妻子就扶着他冒雨下村,行至三关、中坑交界的黄竹坞口时,汹涌的洪水挡住了去路,当陈新平刚弯腰脱鞋准备涉水时,妻子拦住了他说:“我背你过去。”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让一个柔弱的女子背?他说什么也不肯。然而妻子却十分坚决地抓住他的双手,硬是拉着将他背了起来,一脚深,一脚浅地向齐膝的洪水中走去……

  陈新平双眼湿润了,他驯服地伏在妻子孱弱却温暖的背上,屏着呼吸听着妻子一声比一声粗的喘息……

  他非常珍惜那一张张新年贺卡

  陈新平说过,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埋藏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如果生命有轮回,请给我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将用我潇洒的脚步,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书写最美的山水诗篇,来报答我的父老乡亲。

  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新闻工作者;省、市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道德标兵。还光荣出席了江西省第三、四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他的新闻作品也多次荣获中央、省、市新闻奖。

  写到这里,有一件事不能不提,那就是现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原上饶市委书记陈达恒对他的特殊关爱。

  那年南山乡遭遇特大洪水期间,时任上饶行署专员的陈达恒在南山乡视察抗洪抢险时,发现了在现场的陈新平。当他了解到这是一位左眼失明,右眼只有微弱视力,平时走路需要人扶的盲残人,为了及时报道抗洪抢险的新闻,而不顾个人安危,来到现场采访时,陈达恒记住了这个普普通通、但身体有残缺的农村报道员。

  2000年4月,在上饶市十大杰出青年表彰大会上,时任上饶市委书记的陈达恒,亲自给他颁了奖。会后,陈书记询问了他的近况,当了解到陈新平还是一个临时工时,他要求玉山县有关部门想办法为身残志不残,在新闻战线上作出优异成绩的陈新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以后,陈达恒同志对陈新平的关爱仍然不减,每年春节都会给陈新平寄去一张贺卡。

  陈新平非常珍惜这一张张新年贺卡。目前,陈新平右眼的视力已经下降到0.03,不要说看书、写字,平日连人都看不清楚了。然而,各级领导的关心使他更觉得,当初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现在已是玉山县文广局驻南山乡专职报道员。是新闻给了他希望,让他实现做人的价值,给了他一个为农民兄弟服务的机会。他说,即使全盲,他也会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朱盛杰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