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9·11令伯克希尔公司遭受22亿美元损失(71)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11:01 人民网

  《华盛顿邮报》公司的雇员们,失去了他们在世贸中心上班的公司核心成员。幸运的是,在卡普兰上班的雇员逃脱了这一劫难。

  伯克希尔公司所投资的白山保险集团设在自由1号大厦,最大的再保险办公室在这次事件中也同样遭到了重创,并面临坍塌的危险。好在所有的员工都得到了安全转移。在大厦维修期间,该公司把他们安置到许多临时的办公室,到2002年初才重新返回这座大厦。

  《华尔街日报》有一则报道(2001年9月24日)说,这次恐怖袭击的经济余震,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的损失范围很广,这还不包括其中巨额的保险赔付:

  由于边境安检的提高,为某些皇后乳业(Diary Queen)的产品作夹心之用而从加拿大进口的蛋糕抵达速度减慢。

  《布法罗新闻报》报道说:其广告收入明显减少,尤其是那些来自旅游业的广告收入。

  赫兹伯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夫里·考门特警告说圣诞节销售很可能会减缓。

  过去一直是采取派遣雇员前往其他国家采购,然后在国内直销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只得停止这一做法,将费用更高的订单交给中间商。

  布朗制鞋公司的主管们削减了出差活动和营业费用。

  总裁飞机公司报道说,在这次恐怖袭击之后40%的航班被取消。(但不久便又恢复)

  斯科特—费策公司首席执行官肯·斯梅尔伯格认为他有必要花些时间为他那些分散在22个不同国家的雇员们发送一封充满爱国主义的信。

  不管怎样,人们经常引用巴菲特这么一句话:“没有什么比同美国打赌更愚蠢的事了。自1776年以来,这种打赌就从未赢过。”

  至于这次恐怖袭击事件,给伯克希尔公司造成的损失以及随之而来的赔付额的上升,巴菲特认为:“人们大概忘了,虽然我们在竞争上还处于上游,但这并不能补偿我们遭受22亿美元的损失。这是一笔沉重的代价。”(《华尔街日报》,2001年10月23日)

  巴菲特披露:“9·11事件使我们蒙受了大约22亿美元的损失。我们不久将进行赔付,其中大部分赔付将在一段时间内实施,我们明年要支付15亿美元左右。”

  在送给股东们的2001年第三季度季报中,巴菲特说:“初步估算,9·11恐怖袭击给我们造成的税前保险理赔费损失大约是22亿美元,我们已把这个数字贴上一个‘估猜’的标签,上面的收益报告中提到的金额包含因这次恐怖袭击而引起的22.75亿美元索赔额。这个修正的数字仍旧是个估计数。它产生的债务问题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解决。因此,无论是我们,还是本行业的其他参与者都无法精确估算出最终的损失究竟是多少。我们估计,我们在通用再保险公司中损失约17亿美元,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再保险集团中损失5.75亿美元。”

  “一次巨灾的发生并不令人惊愕。不时的就会出现一次巨灾,这一次决不会是我们遇到的最后一次巨灾。然而,我们从没有为人为的巨灾(保险)定过什么价格。我们没有这样做是很愚蠢的。其实,我们以及本行业其他所有公司,所提供的保单中包括了恐怖主义活动和其他风险,却未曾因此而多收取任何附加保费,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我自己承认这个错误。”

  巴菲特在《华盛顿邮报》(2001年11月19日)上发表一篇文章,建议为保险业建立一个类似于银行业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这样的公司:“我身在保险业,深知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个行业费用有多么昂贵。由我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费用更高,因为我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允许伯克希尔公司承保巨灾损失,而不收取任何保费。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所承担的风险是恐怖主义造成的损失。

  “所有潜在的巨大损失只能将所有资源作为一个实体来承担。私营部门不存在这个经济体,惟有美国政府才能充当这个角色……”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打算采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作为一种模式来引领整个保险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68年前成立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其基本依据非常清楚:美国政府迫切需要消除银行挤兑现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成立之前,由银行倒闭而引起的风险转移给了储户,储户没有办法躲避它。储户或者银行谁也不可能将这种风险从私营承保人那里消除,原因有二:一是所涉及的金额太大;二是损失相互关联,也就是说,一些银行倒闭通常会引起连锁反应,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也会因此而被拖下水,留下大量的经济损失。对国家来说幸运的是,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出现结束了这些危害经济的恐慌行为。”

  尽管如此,分析师爱丽丝·施罗伊德说:“那些买保险的人都希望从最安全的公司购买保险。我们有理由说,伯克希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承保人。”

  巴菲特一再警告说,我们国家正面临着核武器、生物武器或化学武器的威胁,他曾经说:“在我们这个国度,有可能发生一场大的核武器战争,它有可能在接下来的10年,或者10分钟,或者50年中发生……但这是注定要发生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