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父亲为了他们积劳成疾死了,母亲为其挣学费抵穗打工 孪生大学生走出土砖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08:44 南方日报

  冷暖人生

  本报记者 张蜀梅 实习生 蒲荔子 肖潘潘 通讯员 莫一云 陈文飞

  在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3级,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温培锐,就读于环境保护工程专业,弟弟叫温培钦,就读于模具设计专业。与其朝夕相处的同学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从乡下的两间土砖房考入省会广州的大学,又怎样凑足近2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的。他们更不会知道,这对稚气未脱的兄弟,已经承受过失去父亲的痛苦。

  近日在校园草坪一角,我们席地而坐,听两位相貌酷似的青年讲述他们的苦难历程。

  为了生活,父亲四处奔波

  弟弟温培钦虽只比哥哥晚出生几分钟,但比较活泼开朗,他更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他们本来有个温暖的家,爷爷奶奶都健在,还有3个叔叔。

  父亲是一个老高中生,没有机会上大学,做了木工,母亲在家打理地里的农活。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虽然学费只有一两百元,可是两兄弟加起来,还是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父亲只好跟随打工的大潮,前往深圳卖苦力换取血汗钱,供两个孩子读书。那是1992年。

  只有逢年过节,父亲才会回来。可每次回家,他只住两三天,又走了。

  积劳成疾,父亲离开人世

  父亲是一个简朴、坚强而有远见的男人。离乡背井的时候,他自己动手,缝补身上穿了几年的破旧衣服。他饱受重病的折磨,却舍不得花钱看病,省下的钱,全部寄回家里。

  2001年,父亲转到清远佛冈,打工期间,父亲从工资中抽出钱来,买了大量的书籍,自学办公室制图。慢慢地,他从一个普通木工,变成一个掌握制图技术的工程人员,工资也提高到2000多元。家境似乎是一夜之间宽裕了起来,谁知道,厄运已经渐渐逼近这位担负整个家庭重担的男人。

  兄弟俩回忆说,2001年读高一的时候,母亲说,父亲四五月份查出了肝癌,但仍然坚持打工。母亲劝他看病,他说,再做几个月,不干活孩子就没有钱上学了。

  讲到这里,哥哥脸上有点悲伤,而弟弟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流个不停:“暑假时,我和哥哥到父亲打工的地方去玩的时候,父亲还在干着重活,到10月份,他却已经走不动了……他瘦骨如柴,不停地咳嗽,经常吐血。”

  2001年10月20日,距离父亲打工回家还不到两个星期。弟弟温培钦说,他仿佛是预感到了什么似的,那天从学校回来,就一直呆在父亲身边,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父亲突然昏迷不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母亲赶紧请人开摩托车去学校叫哥哥回家,可是等他走完四五十里山路赶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

  没有学费,休学3个月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弟弟温培钦说,他们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都打算像爸爸一样出去打工挣钱养家。一向慈爱的母亲,这次把他大骂了一顿。她说,你爸爸最希望你们的,不是打工,是上大学。你们继续读书,妈就是贷款也要送你们上学。休学3个月后,他们不忍母亲伤心难过,又回到学校读书。

  2002年3月8日,母亲的一位朋友写信到县妇联,反映了他们家的困境。

  2003年,县妇联给他们转送了广东省妇联的1500元救助金,这才使得兄弟俩“在绝望中振作起来,认真补习耽误的功课,双双考上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兄弟上大学,母亲赴穗打工

  考上大学,全家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然而,忧虑就像幽灵一样迅速驱赶了短暂的欢乐。学费哪里来?一开学,每人就要一次性交纳7500元。加上各种杂费,两人共需要差不多两万元。兄弟俩像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懂事、早熟。高考一结束,他们就前往深圳打短工,挣一点学费。

  已经42岁的母亲也为了他们的学业,只身前往东莞、深圳等地打工。可是,母子微薄的收入相对于昂贵的学费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母亲举债四方,好不容易才凑齐这个天文数字。

  学费是凑齐了,可是每个月的生活费呢?母亲来到广州市芳村区一个小工厂,一边照顾儿子,一边打工,她每天六七点起床,晚上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周末也没有休息,过年要干到农历年廿八左右才能放假。她每月挣来的四五百块钱工资,都给了兄弟俩作生活费。

  每月20元,母亲的生活费

  记者对为了孩子上大学而长年打工的母亲充满了敬意,很想见上一面。

  5月14日,温培锐下午没课,就带着我们来到广州芳村的临时家中,与他的母亲见面。

  其母亲在一间首饰厂负责打理一日三餐,其余时间还到厂里帮忙做首饰蜡模。

  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过量,温培锐的母亲时常感到头昏眼花,但“不敢去医院,那样花钱太多了。”

  母亲的胃一直在痛,需要经常吃胃药,但因为钱的缘故,她至今还没有去医院看病。“穷人家最怕生病,得了病能让它暂时不发作就已经是万幸了。”

  还是因为钱的缘故,去年春节,她们母子3人不敢回家。母亲时刻记着一分钱要掰成两个花。一个月500元的收入,她给两个儿子每人240元,自己留下20元买纸巾、洗衣粉之类的杂物,吃饭在厂里免费搭伙。20元,就是这个年过四十的妇女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

  温培锐母亲牵挂的事情,就是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没有贷到。两个儿子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成了心头大患。

  图:

  讲起家庭遭遇的不幸,温氏兄弟泪流满面。 本报记者 严亮 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