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拒绝遗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09:24 南方都市报

  学术随笔

  巫唐(文学博士)

  这是一本学术随笔集。随笔有多种写法,可以是无招无式,如陆小凤般晃着两根手指就潇洒登场,也可以像“千手如来”,带着满身的精致武器有备而来。不出意外的话,所谓学术随笔准是后一种类型的,作为一位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专家,这本书的作者张业松当然也不例外,收在这本集子里的三辑文章,多数题目是他学术研究成果的再现和延展,展现了其充足的学术储备。作为随笔,自然不该像学术论文或文艺评论那样精密策划、严阵以待,而更应该像是一种散步,这本书的风格,就可以说是一边思考,一边散步。

  这一段散步并不轻松。思考和讨论20世纪的文学、文化问题,尤其是讨论像本书第三辑里有关路翎、胡风、舒芜等人的话题时,是很难轻松的。那场发生于半个世纪前、延伸至上个世纪末的悲剧,有数千人被卷入,而路、胡、舒三人正处在这场悲剧的最中心地带,成了那段往事最重要的历史关联项,谈其中一个,就不能不谈另外两个。时过境迁,当年曾引起轩然大波的胡风、舒芜的“主观”理论,甚至“未完成的天才”路翎的鸿篇巨制《财主底儿女们》,都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模糊起来,而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的,则是关于“人性”的问题。张业松则通过自己的言说,在强调后一方面的同时,重新把那些变得模糊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它们鲜活,拒绝被遗忘。

  当年读书时,邻舍有位学兄专门研究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文艺理论问题,有一天他把那份《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拿给我看,使我第一次关注这段历史。那是一份多么让人惊讶的文献!在私人信件里的胡风,仍保持着他冷峻、桀骜不驯的风格,他批评某些人士时所用的词汇,比如“马褂”、“狗咬狗”之类,使人仿佛可以透过文字看到他的神情。而看舒芜那些“画龙点睛”式的注解之时,一方面固然有解密的快感,更强烈的却是这样一种感受:“触目惊心”。

  因为专业的原因,早就读过方孝岳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后来看到一个重印本,有舒芜的序言,这才知道他原来不姓舒,而姓方。再后来,还看到了一些舒芜谈女性问题的文章。这个舒芜,与写揭发材料的那个舒芜很难拼合起来。无论是他,还是路翎,还是胡风,他们注定要深陷一段不可回避的历史,无法超脱于往事的纠缠。

  难能可贵的是,对路翎有专门研究的张业松通过一系列文章,通过剥茧抽丝般的细密叙述、谈说,尽力还原当时的语境,试图再次引起人们对胡风等人著述的阅读兴趣,并试图重写文学史的某些篇章,比如对路翎“未完成的天才”经典论述的质疑,在他看来,晚年路翎那些备受非议、未能发表的创作很可能是人们还未认识到其价值的一处宝藏。

  谈到这里,也许有人会以为本书只谈了上面所说的这样一些问题。其实这是个误会,这本书另外两辑中的文章也很可观,比如第一辑中关于王实味问题的探讨,第二辑中“90年代性”的提法,以及谈《西游记》、谈电影的文字,也都颇具启发性。

  图:

  《手迹与心迹》,张业松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24.50元。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