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好的实践 最好的检验(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05: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主要观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解决实践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判定标准是客观、现实的社会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实践舞台,又为检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提供了根本尺度。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着力解决主观世界改造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工作中求真务实的问题。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必须进一步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这既是对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性指导。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深刻揭示了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紧密联系,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紧密的统一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但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这里不仅涉及一般的哲学原理,而且涉及大量与新的实践和新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现实内容。这些现实内容,既包括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问题,又包括对党的实践创新的认识问题;既包括对二者历史渊源和相互关系的深刻领悟,又包括对实现二者结合的中介环节的正确把握;既包括方法论问题,又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是在不断解决随着实践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决实践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并且规划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和具体步骤。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规划了继续前进的蓝图,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孕育形成的,其实践基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亿万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回答了实践提出的大量新问题,包括如何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处于迅速变化中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如何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如何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作出科学分析,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如何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等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说到底是因为这一科学理论是从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理论的特点不仅在于反映实践,更重要的是指导实践。科学理论以其深入本质、把握联系、揭示规律的品质而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因此,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舞台和检验尺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舞台,也是检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深入、是否富有成效的根本尺度。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学习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均衡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民心所向、国运所系,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贯穿其中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要求。因此,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把党的强国富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旨在“全面”二字,也就是说,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任务和要求等作出了明确界定和系统阐发,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各方面工作不断创新的过程,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所谓精髓,是指事物的根本或支配事物本质的内核。只有抓住精髓,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也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典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精髓。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科学态度对待新事物;要求我们科学判断和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判定标准是客观、现实的社会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实践舞台,又为检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提供了根本尺度。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如何,归根到底要体现在能不能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上。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真正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新的辉煌。

  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须着力解决几个问题

  实践孕育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辩证互动的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篇大文章。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应用,结合就是创新。做好结合的文章,要求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着力在主观世界的改造上下功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艰苦创业的过程,要求我们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确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促进客观世界的改造,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在学懂弄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内化为我们的政治信念。只有真正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头脑,并转化为立身做人的行动指南,才能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着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掌握了理论,了解了实际,只是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真正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需要抓住“联系”这个中介环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学习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中间环节。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具体政策,转化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创新思路、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着力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仅有创新的理论而没有好的作风,创新的实践不可能持久,甚至会半途而废。必须看到,当前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有些人还存在一些作风问题,如不深入实际具体指导、说多做少,热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坚持求真务实,前提是善于学习,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思考,找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办法,并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也就是说,不仅要真学,而且要真信、真用,真抓实干,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体现到各项工作中,体现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执笔:姜汉斌 郭凤海)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5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